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传染性强!娃高烧喉痛“长泡泡” ,当心夏季高发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传染性强!娃高烧喉痛“长泡泡” ,当心夏季高发病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48534

最近,许多孩子莫名其妙发起了高烧,还烂嘴,喉咙痛得啥都吃不了。放倒这群人类幼崽的,正是传染性极强的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特点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进入盛夏,疱疹性咽峡炎“卷土重来”。可不要小看它,它的出现,轻则于小范围传播,重则造成地区爆发性流行。

“疱疹侠”跟手足口病一样,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个病发病率高,儿童普遍易感,多见于6岁以下,四季均可散发,以夏季高发,潜伏期平均3-5天。

主要症状

被“疱疹侠”缠上,孩子可能会先发烧。疱疹性咽峡炎多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热型不规则,以中-高热为主,部分高热可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长短不一,平均2-4天。

喉咙痛,咽部出现溃疡性小疱疹。年长的患儿多见咽痛,年幼患儿表现为拒食、流口水,可伴有头痛、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图源:腾讯医典)

一般发热1-3天后,咽峡部会出现疱疹,刚开始表现为小疱疹,周围有红斑状晕圈,1-2天后水疱逐渐增大、破裂,如同溃疡一般。这个阶段小儿拒食、咽痛,一般破溃后3-5天逐渐恢复。

传染性及隔离要求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没被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但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患儿以及隐性感染者均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粪-口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患儿口鼻分泌物等污染的物品传播,如食物、餐勺、玩具等。

患儿应居家隔离休息,时间一般为2周。

治疗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作为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自愈性,一般愈合良好,很少引起严重并发症,以对症治疗为主。

用药方案参考:

  • 高热:使用退热药,儿童推荐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并补充充足的水分。
  • 咽喉痛、疱疹:咽峡部可使用药物局部喷涂,常用中成药类喷雾剂。
  • 注意:只有明确合并细菌感染时才建议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不建议家长随意使用抗生素。

紧急就医指征

居家隔离期间,要注意以下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

  • 高热难退
  • 惊厥
  • 频繁呕吐
  • 难以进食、进水
  • 精神萎靡、烦躁

预防措施

  • 疾病流行高发期,建议尽量少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室内通风
  • 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肥甘厚腻、粗、硬食物,患儿以软、微凉的半流质、流质食物为主,少量多餐
  • 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

区分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

家长常常疑惑:明明前一天医生还说孩子是疱疹性咽峡炎,今天又说是手足口病,是不是误诊了呢?

其实,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相同的病毒后,如果疱疹只表现在口腔咽峡部,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如果出现在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就是手足口病。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存在误诊。医生常常在诊断疱疹性咽峡炎的同时,会观察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出现疱疹,并叮嘱家长在家中多注意观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