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与射频消融术:心率异常的新希望
心脏起搏器与射频消融术:心率异常的新希望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其中心律失常成为常见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心律失常患者已超过1000万,且每年新增病例约150万。心率异常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近年来,心脏起搏器和射频消融术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心脏起搏器:从有导线到“永动机”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医用电子设备,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肌,治疗由心律失常或心脏病导致的心功能障碍。自1958年世界上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这项技术已经历了多次革新。
目前,主流的心脏起搏器分为有导线和无导线两种类型。无导线起搏器体积更小,植入过程更简单,患者舒适度更高。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现有起搏器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电池寿命有限。即使是最新一代的无导线起搏器,如雅培Aveir和美敦力Micra,电池寿命也仅在5-10年之间,之后需要通过手术更换,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带来了手术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法国初创公司CAIRDAC开发出世界首款能量自持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ALPS。这款产品通过PZT陶瓷片的压电效应,将心脏搏动和人体运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使用寿命。目前,ALPS已完成动物实验,预计将于2025年获得CE认证并上市。
射频消融术:精准治疗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特定区域,形成微小瘢痕组织,从而阻断异常电信号的传导。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射频消融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手术过程一般需要3-6小时,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两种技术的优劣势对比
心脏起搏器和射频消融术各有优劣。起搏器适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通过持续的电脉冲刺激维持心脏节律;而射频消融术则适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通过一次性手术消除异常电信号的传导路径。起搏器需要定期更换电池,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可以长期获益,无需重复手术。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起搏器和射频消融术都将迎来新的发展。能量自持的起搏器将解决电池寿命问题,而射频消融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也将进一步提高。这些创新将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帮助他们重获健康的心脏节律。
总之,心脏起搏器和射频消融术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治疗方法将更加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