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科技赋能生态保护新路径
松山湖:科技赋能生态保护新路径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公布“无废园区”典型案例,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入选。这一殊荣不仅是对松山湖长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有效固废管理模式的充分认可,更是为全国工业园区树立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环保体系
松山湖园区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园区建立了“卫星-无人机-走航”三位一体的立体监测体系。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和移动监测车走航监测,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
在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松山湖大气办创新性地将无人机空中巡航与地面队伍巡查相结合。利用具备红外热成像功能的无人机,能够精准查找热源和光源,快速锁定烟花爆竹燃放位置。这种“空地一体”的巡查模式突破了传统人力巡查的局限,显著提高了管控效率。据统计,元宵节期间共发现燃放点19处,劝导群众59人次,当晚园区PM2.5日均值仅为1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创新驱动,打造绿色产业高地
松山湖园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先后引进了华为机器、ATL、生益科技、易事特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并出台多项奖补措施鼓励企业实现源头减量。目前,园区已累计发放扶持资金1000万余元,成功培育出多家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绿色工厂示范企业。
在具体实践中,园区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减少废弃物产生。例如,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创新采用污泥干化技术,2022年污泥产生量同比减少1.05万吨。同时,园区还积极推动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项目,构建多元、环保、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
全链管理,构建无废园区新模式
松山湖园区依托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平台,构建了覆盖工业、生活、建筑三大领域的全链条固体废物管理模式。在工业领域,园区积极推进“无废实验室”“无废工厂”等创建试点,开展危险废物仓库标准化建设。在生活领域,园区高标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打造“无废马拉松”等特色活动品牌。在建筑领域,园区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形成常态化规范管理机制,支持开展“无废工地”创建评选工作。
通过持续努力,松山湖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园区固废产生强度已降至0.019吨/万元,远低于东莞市平均水平。同时,园区还完成了年度清洁生产目标任务100%,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政策引领,筑牢绿色发展基石
为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松山湖园区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体系。园区出台《松山湖高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等文件,规范固体废物产生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同时,园区还制定了一系列奖补措施,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改造。
示范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松山湖园区的绿色发展实践不仅提升了园区自身的生态环境质量,更为周边镇街乃至整个东莞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园区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当前,松山湖园区正聚焦打造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松山湖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