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禹治水与都江堰:中国古水利奇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禹治水与都江堰:中国古水利奇迹

引用
网易
17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2UNI2S05369SE2.html
2.
https://www.sohu.com/a/774135421_121423716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6/11/content_26062832.htm
4.
https://www.sohu.com/a/811393052_100941
5.
https://www.sohu.com/a/850814367_120991886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25A003BW00
7.
https://www.sohu.com/a/811296474_121165492
8.
https://www.ctdsb.net/c1673_202410/2288406.html
9.
http://www.hepu.gov.cn/ztzl/zlzhmzgttys/t18735184.s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3%BD%E6%B1%9F%E5%A0%B0
11.
https://ls.httpcn.com/info/html/2024430/ILTBILKOILUY.shtml
12.
https://www.liaodongu.edu.cn/keyan/info/1521/19762.htm
13.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4070700-1.htm
14.
http://hrczh.cass.cn/sxqy/zgs/202405/t20240508_5749902.shtml
1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8F%E6%9C%9D
16.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D%92%E5%9F%8E%E5%B1%B1
17.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5%86%B0

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2300多年。它就是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都江堰。这座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无坝引水工程。它与大禹治水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两大奇迹。

01

大禹治水:奠定中国古代水利基础

大禹治水的故事,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治水英雄,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先河。据《史记》记载,大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他通过开凿河道、疏通水系,将洪水引入大海,成功解决了困扰华夏大地的水患问题。

大禹治水的成功,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为后来的水利工程树立了典范。他的治水理念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大禹文化的传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禹迹图》的编纂。

《禹迹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也是中国地图学的重要里程碑。现存的《禹迹图》有两方石刻图:一幅保存在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为南宋时刘豫政权阜昌七年(1136年)刻石;另一幅藏于江苏镇江焦山碑林,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刻石。这两块刻石图名、比例尺、内容基本一致。

西安《禹迹图》石刻地图采用我国古代传统的“计里画方”制图法,使用方格坐标为底绘图,整个图面上浅刻横竖直线交叉组成的相等方格,把地图的精确程度和表现能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图面表现的实际范围东至黄海岸边,南至海南岛,西至青海祁连山,北至黄河北沿。全图共有地理名称500多个,既反映了古代九州的概貌,又描绘出宋朝时期中国的地貌全景。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曾盛赞《禹迹图》:“无论是谁把这幅地图拿来和同时代的欧洲宗教寰宇图比较一下,都会由于中国地理当时大大超过西方制图学而感到惊讶。”

2022年4月,绍兴发布了《中国禹迹图》(2022版),收录了中国各地300多处禹迹点,是我国首张以夏朝以来大禹文化的发展为视角而绘制的禹迹历史地图,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学术价值。

02

都江堰:无坝引水的千年奇迹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据《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记载,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整个都江堰枢纽可分为堰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其中堰首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此外还有内外金刚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属建筑。

精妙绝伦的工程设计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工程组成,它们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流的自然特性,实现了自动分水、自动排沙、自动控制水流量的功能。

  • 鱼嘴:位于江心,形如鱼嘴,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行洪;内江是人工引水总干渠,主要用于灌溉。春季水量小时,四成流入外江,六成流入内江以保证春耕用水;春夏洪水季节时,水位抬高漫过鱼嘴,六成水流直奔外江,四成流入内江,使灌区免受水淹。

  • 飞沙堰:是一个长约两百米的溢洪道,相比于内江要稍微高出2米左右。当流入内江的水高于这2米时,多余的水就会漫出流入飞沙堰,接着将这些水排向外江,稳定了流入成都平原的水流量。同时,飞沙堰在排水的同时能够将大部分的泥沙也排向外江,确保内江的水流清澈和通畅。

  • 宝瓶口:是人工开凿的一个可使水流通过的山口,长80米,宽、高分别约为20、40米。宝瓶口不仅控制着内江的水量,还起到了过滤泥沙的作用,使得流入成都平原的水既充足又清澈。

千年不衰的灌溉效益

都江堰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成都平原的农业面貌。通过都江堰的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得到了充足的水源,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粮食产地。据史料记载,都江堰灌区在秦汉时期灌溉面积达30万亩,唐代扩大到40万亩,明代增至70万亩,至20世纪80年代已达到1000多万亩。

深远的文化影响

都江堰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迹,更是一座文化丰碑。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都江堰以其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青城山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禹治水和都江堰,一北一南,一古一今,共同谱写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篇章。它们不仅解决了当时的水患问题,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今天,当我们站在都江堰前,望着滔滔江水从鱼嘴分流而过,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勇气。这些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