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秋冬皮肤问题高发:如何区分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秋冬皮肤问题高发:如何区分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

引用
丁香医生
10
来源
1.
https://m.dxy.com/disease/28027/detai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30A01KP700
3.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24d181985659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9%B9%E5%BA%94%E6%80%A7%E7%9A%AE%E7%82%8E/938514
5.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189d83464820
6.
https://www.sxhospital.com/news/detail/32/5802
7.
https://honorhealthmedical.com/%E5%A4%A9%E6%B0%A3%E8%BD%89%E5%BC%95%E7%99%BC%E6%BF%95%E7%96%B9%E7%9A%84%E6%88%90%E5%9B%A0%E5%8F%8A%E7%97%85%E5%BE%B5/
8.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5037
9.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ontact-dermatiti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2748
10.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ontact-dermatitis/symptoms-causes/syc-20352742

秋冬季节,皮肤问题频发。湿疹作为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其不同类型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是湿疹的两种常见类型,它们在症状、诱因和治疗方案上有所不同。为了帮助读者准确区分这两种皮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的定义、症状和诱因
  2. 两种皮炎的临床表现差异
  3. 如何通过病史和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4. 针对两种皮炎的治疗建议

为了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我将通过搜索获取以下信息:

  • 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 临床诊断标准和鉴别要点
  • 治疗方案的更新和建议
01

特应性皮炎: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其他特应性表现,可同时对儿童及成人造成影响。多项研究表明,AD患者的疾病负担较重, 对公共卫生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AD的发病机制涉及皮肤免疫炎症、皮肤屏障和皮肤菌群,提出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受损是A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修复和保护皮肤屏障功能,维持皮肤微生态平衡对AD的治疗尤为重要。

对于轻至中度患者而言,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外用药物和口服抗组胺药等进行治疗。而对于中重度患者,则可以选择系统治疗。其中,一些创新疗法以生物制剂为代表,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能够有效抑制2型炎症,有助于患者实现长期的病情控制。同时天然药物的挖掘和开发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将为AD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AD的流行病学特征
近30年来,A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显示,AD的儿童患病率为15%~20%,成人患病率最高为10%,根据失能调整生命年计算,AD是第15位最常见的非致死性疾病,也是皮肤病中疾病负担最高的一种。研究表明,约80%的病例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病,其余的则在成年期发病。AD在自然病程中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个体发病轨迹难以预测。此外,瘙痒是AD的标志性症状,瘙痒强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大致对应。


AD的发病机制
虽然A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随着对皮肤病理生理的探索,学界普遍认为2型炎症是AD发病与进展的关键机制。免疫平衡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是AD发病的重要环节。“瘙痒-皮肤保护伞损伤-免疫异常”三者相互影响,反复搔抓导致皮肤炎症加重,免疫反应失衡也会使炎症加剧,诱发搔抓行为,使保护伞进一步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皮肤炎症的发生。AD发病机制中的免疫异常是指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失衡。Th1/Th2可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维持免疫的动态平衡。当Th1/Th2 细胞因子分泌失衡,Th2会产生过多的细胞因子,影响皮肤修复,诱导疾病活跃(图1)。

02

接触性皮炎:外源物质引发的皮肤炎症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接触性皮炎的演变:
急性期:皮肤在初次接触到刺激物或过敏原后,可能在数小时到数天内出现症状。典型症状包括红斑、肿胀、水泡、糜烂和渗出。
亚急性期:如果继续接触刺激物或过敏原,皮肤的炎症反应可能加重,出现糜烂和结痂,瘙痒感加剧。
慢性期:长期接触刺激物或过敏原,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增厚,出现鳞屑和皲裂。这一阶段的瘙痒感也会持续存在,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

二、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原发性刺激物:接触物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皮炎,称为原发性刺激。原发性刺激分为两种,一种刺激性很强,接触后短时间内发病;另一种较弱,较长时间接触后发病,如肥皂、有机溶剂等。
接触性致敏物:接触物基本上是无刺激的,少数人接触该物质致敏后,再次接触该物质,经12~48小时在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发生皮炎。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主要有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种。

三、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接触性皮炎
2.亚急性、慢性接触性皮炎
3.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

四、怎样预防和处理接触性皮炎?
1、全身治疗。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皮疹严重者可短期应用皮质激素。
2、局部治疗。
按湿疹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
急性期: 红肿明显—炉甘石洗剂;渗出多—3%硼酸溶液。
亚急性期:渗出少—油剂、糊剂;无渗出—霜剂。
慢性期:软膏;合并感染加用抗生素。
3、如何控制瘙痒
(1)药物控制;(2)剪短指甲;(3)睡觉戴手套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高,找到致病因素并杜绝可有效控制症状。因此一经发现症状应立即到院请专业的医生给予治疗。初发期积极主动管理是降低接触性皮炎复发的关键。

03

如何区分两种皮炎?

要准确区分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1. 病史询问

    • 特应性皮炎常有家族过敏史,患者可能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 接触性皮炎则需详细询问近期是否接触过新的化妆品、洗涤剂或其他可能的过敏原。
  2. 临床表现

    • 特应性皮炎的皮损多对称分布,常见于面部、颈部、肘窝、腘窝等部位,呈慢性复发性过程。
    • 接触性皮炎的皮损则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急性期可有水疱、渗出,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
  3. 实验室检查

    • 斑贴试验(Patch Test):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对诊断接触性皮炎有重要价值。
    •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诊断特应性皮炎。
04

治疗与预防

  1. 治疗方案

    • 外用药物:激素类药膏可快速缓解症状,但需避免长期使用;非激素类药物适用于轻症;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用于继发感染。
    • 口服药物:中重度患者可用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等。
    • 中药治疗:部分中成药如金银花清瘙丸、肤炎平片等对湿疹有一定疗效。
  2. 预防措施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潮湿。
    • 使用温和的洗护产品,减少刺激。
    • 规律锻炼以增强免疫力。
    • 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A、E和锌等有益营养素。

如果出现湿疹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掌握这些知识,帮助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皮肤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