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牛肉价格持续下跌,与进口牛肉价差收窄引发市场变局
国产牛肉价格持续下跌,与进口牛肉价差收窄引发市场变局
近期,国产与进口牛肉的价格差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根据最新市场数据显示,国产牛肉价格持续回落,而进口牛肉价格则因全球供应紧张而上涨,这一变化正在重塑中国牛肉市场的竞争格局。
国产牛肉价格跌至历史低位
2024年以来,国产牛肉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截至2025年1月10日,全国牛肉批发市场均价为58.68元/公斤,同比下跌17.5%。这一价格水平创下2018年11月以来的新低。
此轮价格下跌始于2023年,其中2024年上半年跌幅尤为明显。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从2023年1月底的78.58元/公斤一路下跌至今,区间累计跌幅达到25.32%。
造成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 产能过剩:前期牛肉价格高位运行,刺激了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同时,部分地区对肉牛养殖提供补贴,进一步推动了产能扩张。
- 进口量激增:2024年1-11月,中国进口牛肉260万吨,同比增长4.3%。低价进口牛肉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
- 消费增长不及预期:尽管牛肉需求有所增加,但远不及供应端的增长幅度。餐饮、预制菜等行业转向成本更低的进口冻肉,进一步挤压了国产牛肉的市场空间。
进口牛肉价格持续上涨
与国产牛肉价格走势相反,国际市场牛肉价格呈现上涨态势。截至2024年10月,国际市场牛肉价格指数较1月份上升了12.4%。主要出口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活牛和牛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年全球牛肉产量将下降近50万吨至6090万吨。主要减产国家包括:
- 巴西:预计减产10万吨至1175万吨
- 美国:产量下降4%,导致进口需求增至创纪录的200万吨
- 欧盟:产量减少2%至650万吨
受产量下降影响,全球牛肉市场将呈现紧平衡状态。预计2025年中国牛肉进口量将增至382.5万吨,占全球牛肉进口量的34%。
价差收窄引发市场变局
随着国产牛肉价格持续下跌,而进口牛肉价格因全球供应紧张而上涨,两者之间的价差正在逐步缩小。这一变化正在引发市场格局的调整:
进口贸易商开始转向国产牛肉。由于进口成本上升,不少贸易商开始尝试采购国产冰鲜牛肉进行销售。
下游加工厂考虑用国产替代进口。价差收窄使得国产牛肉的性价比提升,部分加工厂开始评估使用国产牛肉的可能性。
国产牛肉销售渠道有望增加。国内外价差收窄,消费者和餐饮企业可能更多选择更新鲜的国产牛肉,有助于提升国产牛肉的市场份额。
未来市场展望
展望2025年,国产牛肉市场有望迎来转机:
价格有望温和上涨。由于产能清退、低价牛肉刺激消费增加等因素,2025年国产牛肉价格有望结束下跌趋势,呈现温和上涨。
进口增速放缓。全球牛肉产量下降和价格上涨将抑制进口需求的增长速度。
国产牛肉市场份额提升。国内外价差收窄将为国产牛肉提供更多市场机会。
行业结构优化。低效产能的淘汰和消费需求的升级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总体来看,国产与进口牛肉的价差变化正在为国产牛肉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国际供应趋紧、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国产牛肉有望凭借 freshness 和性价比优势,重新赢得市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