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领结婚证也能享受法律保障?真相揭秘!
没领结婚证也能享受法律保障?真相揭秘!
小王和小李已经同居5年,共同经营一家小店,还一起购买了房产。然而,最近两人因感情不和分手,在财产分割和孩子抚养问题上产生了纠纷。小王发现,由于没有结婚证,很多权益都无法得到保障。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同居而非结婚,但未领结婚证的伴侣关系真的不受法律保护吗?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问题。
什么是同居关系?
长期非婚同居,是指两人以夫妻名义或以长期生活为目的,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一种伴侣关系。这种关系有别于拟结婚的恋爱男女在领证前的同居关系,是一种实质上过着夫妻生活但不领取结婚证的长期共同生活关系。
同居关系中的财产权益如何保障?
财产归属原则
同居关系不适用夫妻共同财产制,财产归属遵循“谁出资归谁所有”的原则。如果双方对财产归属有约定,按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各自的收入归各自所有。
重大财产分割案例
以购房为例,根据最高法最新司法解释,同居期间购房等重大财产分割需考虑双方出资比例和贡献度:
一方全额出资:如果赠与合同约定只给予自己的子女,按照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房屋不论是否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都可以判决该房屋归出资人子女一方所有。
双方均有出资:出资比例为首要考虑因素,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情况、有无共同子女、对财产的贡献大小等事实进行分割。
父母出资购房
最高法发布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对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方父母全额出资:如果赠与合同约定只给予自己的子女,按照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房屋不论是否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都可以判决该房屋归出资人子女一方所有。
双方父母均有出资或一方部分出资:因不同案件出资来源和各方出资比例不同,难以明确房屋归哪一方所有,需要根据个案情况分别处理。
非婚生子女权益如何保障?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关于抚养费用的数额和支付期限确定,可先由双方协议,如协议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综合参考子女实际开销、父母双方的固定收入等情况以及本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进行对抚养费的金额进行确定。
同居关系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一方涉嫌婚外同居和欺骗:选择同居可能是因为一方是已婚或其他原因不能领证,存在一方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或其他重要信息而欺骗另一方与之同居的可能。
没有忠诚义务:民法典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而同居关系无此约束,除情感上的风险,另一方的滥交行为也会带来性传染病的健康隐患。
没有相互扶养义务:传统的婚姻要求夫妻相互扶养,在另一方失去工作能力或生活能力时,一方有照顾、为对方的生活负责的义务。在配偶需要被扶养时,法院不会轻易支持双方离婚。而非婚同居的一方可以随时离开抛弃对方,在法律上,同居关系非常脆弱。
没有近亲属的法律权利:夫与妻是唯一没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属”,我国法律规定了大量关于“近亲属”的权利,如伴侣之间仅是同居关系,则没有“近亲属”的权利,在共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的障碍。
没有继承权: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配偶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而同居伴侣不是法定继承人,故同居伴侣之间没有继承权。
存在财产欺诈和转移的风险:非婚同居关系中,双方不适用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适用一般的物权法律规定,即伴侣各方名下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各方收入归各自所有。
结语
虽然未领结婚证的伴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法律保护,但与合法婚姻相比,仍存在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建议情侣们在选择同居生活时,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并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提前做好财产规划。同时,也要重视婚姻登记这一法律程序,为双方权益提供更全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