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芒市非遗游:一颗糖一面鼓里的文化传承
昆明芒市非遗游:一颗糖一面鼓里的文化传承
2025年新春佳节,昆明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昆明非遗过大年”系列报道,深度挖掘和展现昆明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东川区拖布卡镇树桔村的红军糖制作技艺,不仅是一门流传已久的古法技艺,更承载着一段不朽的革命历史。
云南非遗文化:昆明与芒市的璀璨明珠
云南,这片多元民族文化的沃土,孕育出了数不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昆明到芒市,两地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珍藏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它们如同一颗颗明珠,熠熠生辉。
昆明非遗:东川红军糖的红色记忆
在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树桔村,有一种糖,它不仅藏着甜蜜的味道,更铭记着一段不朽的革命历史——这就是树桔红军糖。
红军糖的制作技艺经过代代相传,如今已经十分成熟。从砍甘蔗、榨甘蔗到熬制、过滤,再到舀糖、搅糖、装模、脱模,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坚持。整个过程中,熬制是最关键的一环。大火煮沸,小火慢熬,糖液在锅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去泡过滤确保糖液的纯净,每一次舀糖、搅糖都是对火候与力度的精准把握。最终,糖液被小心翼翼地倒入模具,待其自然冷却后脱模,一颗颗晶莹剔透、色泽诱人的红军糖便诞生了。
“红军糖”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段关于勇气、智慧与温情的故事。1935年5月,红九军团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英勇的足迹。他们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抢渡金沙江,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当红军离开时,树桔村的老百姓将自家制作的红糖赠予红军,以补充他们远行途中的能量。这份深情厚谊,让当地古法手工红糖从此被赋予了“红军糖”的名称,成为了军民鱼水情的象征。
作为古法手工红糖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的余正飞,对红军糖的过去和现在了如指掌。树桔村红军糖的制作历史悠久,传统手工方式曾以耕牛为动力,石碾压榨,多锅熬制,因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匠人们的精湛手艺,产出红糖声名远扬。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和人们对传统非遗文化的重视,古法手工制糖这一技艺再次受到广泛聚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芒市非遗:德昂族水鼓的神秘传承
在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水鼓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德昂族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打击乐器,制作、敲打、舞蹈,水鼓在德昂族中传承了500多年。与水鼓相生相伴的水鼓舞,有万马奔腾、雄鹰腾飞、龙凤飞舞、猛虎下山、排山倒海5大招式,这种舞蹈气势雄浑,已在近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遗文化体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要深入了解这些非遗瑰宝,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身体验。在昆明,你可以走进东川区拖布卡镇树桔村,亲手制作一颗红军糖,聆听红军与百姓的动人故事。在芒市,你可以来到三台山德昂族乡,观看一场气势磅礴的水鼓舞表演,感受德昂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云南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民族的故事,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一起慢下来,走进昆明和芒市,品味这些非遗之美,让这份文化传承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