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山东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东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4370

近年来,山东省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和排序,并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

研究背景与数据来源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总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山东省农业人口占比仍高达35.46%,且其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均位居全国榜首。2023年,山东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5亿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左右,位居全国第三。此外,山东省还通过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化“齐鲁粮仓”建设,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亿亩以上。山东省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23年总产值达到12,531.9亿元,增长5.1%。

本研究为了描述16个地级市(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德州市、聊城市、临沂市、菏泽市)的农村区域经济综合水平,在综合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获取性,结合山东省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构建了山东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三个一级指标和八个二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的数据主要基于山东省统计局官网发布的《山东省2023年统计年鉴》进行复合计算得出。在一级指标的选取中,“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从产出角度表现出农业发展的状况;“农村生产要素投入”主要从投入角度表现出农业发展的水平;“农民生活水平”指标则反映农民的收支情况,全面体现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主成分分析结果

用极差标准化法对选取的8个指标进行处理,然后利用软件SPSS 27.0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KMO检验值为0.610 > 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等于0.000,能够进行主成分分析。由表2可知,F1的特征根为4.196,贡献率为52.451%,F2的特征根为2.291,贡献率为28.640%,第一、第二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到81.092%,基于一般选取累计贡献率达70%~95%的特征值的原则,本文选取前2个主成分,有效保留了原始指标的信息,此时将10个原始指标简化到了2个新的综合指标,起到了很好的降维作用。

通过碎石图看到当成分数大于2的时候,特征根值趋于稳定,变化不再显著,进一步验证了通过这两个新的综合指标解释所有变量的合理性。主成分作为变量的综合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各变量在主成分中的相对重要性,计算出前两个主成分的载荷矩阵。载荷矩阵中的数值代表主成分与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数值越高,表明该主成分与对应变量的相关性越强。

用成分矩阵中F1和F2的因子载荷值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根开平方根就得到两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对应的系数值,得到的2个主成分表达式如下:

F1 = 0.210 * X1 + 0.407 * X2 + 0.449 * X3 + 0.415 * X4 + 0.468 * X5 + 0.405 * X6 − 0.158 * X7 − 0.084 * X8
F2 = −0.449 * X1 + 0.296 * X2 − 0.008 * X3 + 0.167 * X4 − 0.002 * X5 + 0.121 * X6 + 0.573 * X7 + 0.583 * X8

然后,根据F1、F2的得分表达式和各公因子对应的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F的综合得分,可得到如下表达式:

F = 0.647 * F1 + 0.353 * F2

通过将山东省16个市的基础数据代入表达式,得到了各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据此进行了排序。根据表4的数据,山东省各地级市在农业经济实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烟台市和潍坊市凭借较高的综合得分,显然成为山东省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位于第一层次。菏泽市、临沂市、青岛市、德州市和聊城市综合得分均为正值,表明其农业经济发展总体较为均衡,位于第二层次。济南市、威海市、泰安市和滨州市的综合得分虽为负值但高于−0.5,属于农业经济欠发达地区,位于第三层次。而淄博市、东营市、枣庄市和日照市的综合得分均低于−0.5,属于农业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总体而言,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区域差异显著,且差距仍在逐步扩大。

差异原因分析

山东农业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差异、产业结构差异、地理环境差异、资源配置差异以及政策制度原因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山东农村区域经济的差异。

资源禀赋差异

山东省东部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渔业、海洋养殖、海洋能源开发以及海洋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农村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同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创新发展。相比之下,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地区虽然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方面占有一定数量,但在质量和利用效率上存在不足。部分地区缺乏特色资源优势,在吸引外部投资和人才方面面临困难,导致农村产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源泉。例如,枣庄市早年虽然拥有煤炭、矿产等资源,但长期以来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粗放式开发,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导致农村经济陷入困境。

产业结构差异

山东省沿海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外,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村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例如,青岛的一些农村地区借助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大量游客,带动餐饮、民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山东省内陆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则较为单一,多数农村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农产品加工业规模较小且技术水平落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一些地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由于缺乏加工转化能力,只能以原粮形式销售,价格低廉,农民收入有限。

地理环境差异

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如烟台、威海等地的农村,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受海洋调节,温和湿润且降水相对充沛,这些条件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品质优良,产量较高。同时,沿海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当地农村便捷的交通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例如,烟台的苹果能够迅速运往全国各地乃至出口海外,极大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而鲁中、鲁西南和鲁西北部分地区,山地、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部分地区土壤质量欠佳,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农作物种植种类受限,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策和战略

国家及山东省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决策也对农业区域经济差异产生了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实施了与“梯度开发”相似的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山东省东部地区优先获得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例如,沿海经济开发区、保税区等的设立,为农村地区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山东省西部地区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经济结构仍不合理,农业仍然占主导,发展相对滞后。此外,山东省实施了一系列地区非均衡发展的战略,如“东西结合,共同发展”、“一群一圈一带”等。这些政策倾斜于东部沿海地区,使得青岛、烟台、潍坊等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相比之下,莱芜、枣庄等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较少,导致发展相对滞后。

结论

本研究以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为样本,从三个维度选取8项指标,构建了山东省农村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明确发现山东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进而,对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排序,具体为:烟台市、潍坊市位列前茅,紧随其后的是济宁市、菏泽市、临沂市、青岛市等,直至日照市位列末位。

基于上述排名结果,对山东省各地区农村经济实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主要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地理环境以及政策和战略导向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为了实现山东省农村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出必须及时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推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进步,同时解决发达区域存在的发展短板。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各地级市之间的差距,提升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本文原文来自hanspub.org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