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藏娇:汉武帝与陈阿娇的宫廷爱情悲剧
金屋藏娇:汉武帝与陈阿娇的宫廷爱情悲剧
汉武帝与陈阿娇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宫廷爱情悲剧。从青梅竹马到金屋藏娇,再到阿娇被废黜并最终在长门宫郁郁而终,这段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宫廷爱情故事,展现了权力与爱情的纠葛,以及人性的复杂。
陈阿娇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也是他的表姐,是堂邑夷侯陈午与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之女。汉武帝与阿娇的故事也曾衍生出一个成语“金屋藏娇”,其中这个“娇”就是指的陈阿娇。按说阿娇与汉武帝的婚姻应该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可是,由于这段婚姻从开始就是一桩政治婚姻,再加上陈阿娇没有遇上对的人,所以她的婚姻和人生最终也以悲剧而收场。
阿娇与汉武帝两人从青梅竹马到金屋藏娇,再到阿娇被幽禁长门、忧郁而终,陈阿娇在花开最浓时,却香消玉殒,走完了她凄凉的一生。阿娇的结局也透露出了汉武帝的薄情寡义,因为汉武帝的皇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这一点汉武帝和明朝的嘉靖皇帝很相似,这两人都是刻薄寡恩之人,他们两人的几个皇后最后也都是死于非命。
汉武帝刘彻原名刘彘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其生母为美人王娡。按说汉武帝既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皇位与他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也正是因为他与阿娇的婚姻,汉武帝才在阿娇的母亲馆陶大长公主刘嫖的帮助下,成为一匹“黑马”得以登上皇位的。
馆陶长公主刘嫖是汉文帝与窦太后的女儿,也是汉景帝的亲姐姐。由于窦太后早年失明,她身边最是亲近的人就是女儿馆陶长公主刘嫖,所以窦太后对女儿刘嫖也是非常溺爱,而刘嫖与汉景帝是一母所生,两人感情也是极为深厚,汉景帝对姐姐刘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所以,刘嫖也才有了影响汉景帝选择继承人的能力。刘嫖本来是希望将女儿阿娇嫁给汉景帝宠爱的栗姬所生的儿子刘荣,因为汉景帝四年(前153年)四月,刘荣已经被册立为太子了。
馆陶长公主是窦太后的掌上明珠,在后宫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后宫中自由来往,她也看透了宫中的潜规则,为了保证自己在皇族中的地位,刘嫖就向栗姬表达了希望让自己女儿嫁给太子刘荣为妃的意愿。然而,由于栗姬对刘嫖经常用美女讨好汉景帝的行为早已心生不满,她不假思索地拒绝了这门亲事,这也让刘嫖与栗姬从此反目成仇。刘嫖担心日后栗姬的儿子刘荣当上皇帝会对自己不利,暗生了唆使弟弟汉景帝废掉太子的打算。
刘嫖与栗姬之间的嫌隙,也让另一个颇有心机的女人王娡看到了机会,她就有意与刘嫖拉近关系。很快这两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就结成了同盟。有一天,馆陶长公主刘嫖将自己的宝贝女儿陈阿娇带进后宫中和王娡的儿子刘彘一起玩耍。刘嫖在孩子们游戏的间隙笑着问侄儿刘彘:"你想不想娶个漂亮的媳妇呀?"年仅四岁的刘彘根本就不知道“媳妇”是怎么回事,可是,他在听了姑姑的话后却连连点头。馆陶公主便将身边的侍女逐个地指给刘彘看,问他到底喜欢谁做自己的媳妇?结果刘彘却将这群宫女都否定了,连连摇头。
当馆陶公主的手最后指向陈阿娇的时候,刘彘却忽然笑着连连拍手,大声说:"若得阿娇为妇,我愿盖一座金宫殿给她来住。”这也是“金屋藏娇”的出处。馆陶公主听了刘彘的话后心花怒放,立即起身去找弟弟汉景帝,将这个场面讲给他听。景帝自然不肯相信小小年纪的刘彘能讲出这个话,于是这位长公主不容分说地将景帝拉了过来,让他亲自问自己的儿子。刘彘果然不负母亲王娡和馆陶长公主的期望,他毫不含糊地将刚才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景帝听了之后也不禁啧啧称奇,觉得这桩婚事一定有天意注定,于是便当场应允了这桩婚事。
刘彘在与阿娇定了婚约后,刘嫖就开始全面支持王娡和刘彘母子,在馆陶公主刘嫖不断地在弟弟汉景帝跟前的挑拨下,栗姬很快就失宠了,连带着她的儿子太子刘荣也为汉景帝所厌恶,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由于此前汉景帝的薄皇后也已经被废,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的四月十七日,汉景帝立刘彘的母亲王娡为皇后,八天以后,年仅七岁的刘彘就被册立为了太子,改名为刘彻。
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刘彻即位,也就是汉武帝,陈阿娇以太子妃身份被册立为皇后。刘彻能登上皇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馆陶长公主的帮助。当时刘彻的祖母窦太皇太后还在世,尚有能力左右朝廷大局,因此初登帝位的刘彻,对妻子兼表姐的陈阿娇也是言听计从了。
馆陶公主刘嫖半辈子的心思,都花在搅和弟弟汉景帝的后宫是非上,她对于宫廷斗争是颇有心得的,她认为皇后要想长久得到皇帝的恩宠,就不能让后宫其他女人接近皇帝。阿娇对她母亲的经验之谈自然奉为真理,而且不折不扣地落实,她严格控制汉武帝刘彻,让刘彻几乎没有接近其他官人的机会,这一时期,身为皇后的陈阿娇的确是享受了汉武帝的专宠。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武帝对陈阿娇也有些厌烦了、看腻了,这可能是每个男人的通病吧,家花总是没有野花香嘛!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陈阿娇虽然享受了专宠,但却一直没有为汉武帝诞下皇嗣,这对于皇家来说是一件大事,这也成了汉武帝刘彻和陈阿娇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为了摆脱这个尴尬,陈阿娇母女竟将这个不能生育的“锅”甩给了汉武帝刘彻,说是他的原因。鉴于皇帝没有生育能力,为了刘家天下不至于后继无人,窦太皇太后竟然以“皇帝无子”的名义,准备在刘氏宗室亲中另选储君了,这个局面当然是汉武帝刘彻不能接受的了。
有一天,汉武帝去灞水岸边祭神,在回宫的路上,顺道去了一趟姐姐平阳公主家。这个平阳公主活脱脱就是当年的馆陶公主,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她将府中的美女献给了自己的皇帝弟弟。长期被老婆严管的汉武帝顿时龙心大悦,他看中了歌妓卫子夫,并临幸了她。不过,汉武帝的这次情感出轨很快就被阿娇知道了,她为此勃然大怒。刘彻的母亲王太后知道,虽然自己儿子已经是皇帝了,但由于根基不稳,此时还不能和馆陶公主刘嫖母女将关系搞僵,就赶紧劝儿子向阿娇服软。
这时候翅膀还没有长硬的汉武帝,虽然老大不情愿,可也只能按照母亲的意思,忙不迭地向姑妈刘嫖赔不是,又花言巧语地安抚皇后阿娇,总算是暂时将阿娇母女给稳住了。但是偷过腥的猫,怎么可能轻易舍弃美味的鱼呢?汉武帝将卫子夫藏在宫外的庭苑里,继续偷偷的来往,很快卫子夫就有了身孕。这一下,背着"难于生育”黑锅的刘彻,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你陈阿娇不是说不能生育的责任在我身上吗?这下你还怎么说?
阿娇见此情景,是又急又气,急的是谎言被拆除了,气的是自己老公跟一个歌姬有了孩子。可是这一次不管陈阿娇母女怎么闹,汉武帝就以一个理由就将其驳的哑口无言,你陈阿娇不能生育,大汉的江山怎么办?随着卫子夫一连为汉武帝生了三个女儿,汉武帝对她也是越来越恩宠有加。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刘彻的祖母窦太皇太后去世,皇后陈阿娇也失去了自己最大的靠山,汉武帝与陈阿娇的感情也越来越疏远。
据史料记载,由于当时“巫蛊”之术颇为流行。看不惯谁,就用木头或布头做成他的替身,用针扎或者埋起来,并不断诅咒,据说这样就可以把对方整死。不甘心失宠的陈阿娇,嫉恨后宫其他嫔妃得宠,自己又没有能力挽回汉武帝的心,她在听到宫女们议论说“巫蛊”之术很有效时,就悄悄命人到宫外找了一个叫楚服的女巫,跟她学起法术来。
阿娇根据女巫楚服提供的方法,做了汉武帝身边宠妃的偶人,然后日夜用针刺她们,念咒语诅咒她们,幻想在弄死她们之后自己能重获汉武帝的欢心。元光五年(前130年),陈阿娇用巫蛊之术诅咒后宫嫔妃的事被人告发,汉武帝刘彻将案子交给著名的酷吏张汤办理,调查很快就有了结果。女巫楚服被定下“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的罪名,连同案件牵连到的小巫、以及皇后宫中知情不报的宦官、宫女三百余人,一起被当街斩首。随后,汉武帝颁下了废后诏书:
“皇后不守礼法,祈祷鬼神,降祸于他人,无法承受天命。应当交回皇后的玺绶,离开皇后之位,退居长门宫。”
汉武帝与陈阿娇十几年的夫妻情分,也至此戛然而止。
在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明文选》中,收录有一篇《长门赋》,传说是陈阿娇被贬到长门宫后,心情非常愁闷,经常哀愁思念汉武帝。她听说司马相如是天下间最擅长写作文章的人,于是就派人献上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及其妻卓文君买酒喝,以希望向司马相如求得能解悲愁的文赋。
司马相如就做了这篇著名的《长门赋》给汉武帝,据说汉武帝看了以后非常感动,因此对陈阿娇又旧情复燃,陈阿娇也重新得到了汉武帝的恩宠。其实,这就是个传说故事而已,因为陈阿娇至死也没有再重新获得汉武帝的宠爱,大约在元鼎至元封三年期间(公元前116年至公元前107年),陈阿娇在幽居中郁郁而终。而《长门赋》的作者可能也不是司马相如,就是后人的一篇伪作而已。
前边我们讲到的陈阿娇与汉武帝的婚变情况,是史书中记载的一些情节,根据史料的记载,陈阿娇被废,原因之一是她不能生育,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她在后宫之中行巫蛊之术。但是,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记载并不一定是真实可信的,很大的可能是出于“为尊者讳”原因,隐藏了事实的真相。因为,历史上不能生育的皇后有很多,这也不是废后的理由啊!至于说陈阿娇搞巫蛊之术,是真是假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就连后来汉武帝的儿子刘据引发的“巫蛊之祸”,不也证实是被人诬陷嘛!所以,有人说,汉武帝废掉陈阿娇的皇后的各种理由,只不过是他另寻新欢的借口罢了!
汉武帝的一生,其后宫中也有众多的女人,但能够善终却基本没有,他的第一位皇后陈阿娇是在幽禁中抑郁而死;而在陈阿娇后边得宠的皇后卫子夫,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也因为“巫蛊之祸”被儿子牵连后自杀身亡;历史上恐怖的“去母留子”的行为,也是由汉武帝开的头,他为了避免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在决定将幼子刘弗陵作为皇位继承人后,虽然他对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非常宠爱,但汉武帝还是命人勒死了钩弋夫人。
通过对汉武帝后宫中的女人的下场来看,汉武帝为人的确是非常绝情的,他对自己的枕边人也照样能够下得去狠手。有人可能会说“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看重的是权力、是江山,哪里会去在意一个女人呢?我对这个观点是不赞成的,其实,历朝历代也不乏重情重义的皇帝,而民间百姓也不缺忘恩负义、刻薄寡恩之人!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