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文化铸魂:北京台春晚如何连续12年蝉联省级卫视第一?
创新引领,文化铸魂:北京台春晚如何连续12年蝉联省级卫视第一?
2025年北京台春晚再次以创新技术和精彩节目成功出圈,不仅实现了多个首次和首创,还通过全网联动和热梗营销解锁了新的传播密码。从联合地铁推出主题专列到与环球时报全球直播讲述春节非遗,再到深度融合AIGC等前沿科技,北京台春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连续十二年蝉联省级媒体春晚传播力核心数据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文化IP。
创新驱动:技术与模式的双重突破
北京台春晚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深度融合AIGC、AI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其中,AIGC短片《生肖今晚要换班》通过AI技术让金代铜坐龙与唐代十二辰蛇像“开口说话”,用数字拟人化叙事讲述生肖文化的历史脉络。这一创新不仅增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使非遗传播更加年轻化、国际化,成为春节文化全球化传播的新路径。
此外,北京台春晚还实现了多个“首次”:
- 首次联合地铁大兴机场线推出主题专列,打造最强“春运”氛围组
- 首次联合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春晚纪念版天宫藻井冰箱贴
- 首创与环球时报全球直播讲述春节非遗
- 首次联合抖音独家策划征集#我有节目献给春节,播放量达32亿+
- 首创北京台春晚“后期机房”发布会互动直播
- 首次与美图秀秀推出春晚明星同款AIGC贴纸
- 首次与小红书深度合作,成为唯一合作的省级卫视春晚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打破了传统电视舞台的边界,也让春晚从“观赏型”变成“参与型”,真正让“人民办春晚”的理念落到实处。
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北京台春晚以“春天花会开 幸福向未来”为主题,融合了京津冀文化,展现了区域协同发展的风貌。晚会通过多元化的节目内容,既聚焦家国情怀与民族大同的宏大叙事,又细腻刻画百姓生活的点滴温情,实现了艺术创作温度与厚度的双重表达。
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北京台春晚深度融入非遗元素,如京剧、曲艺、杂技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重宝贺新春》节目中,河北省定州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与首都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唐代石刻十二辰蛇像,天津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清代张明山制白蛇传彩塑首次聚首舞台,彰显京津冀三地历史文化厚重积淀。
同时,晚会还注重现代文化的创新表达。例如,周深演唱的亲情主题曲《她说,老啦》唱出了长辈对儿女的深情和牵挂;肖战演唱的《灯塔》展现了时代的奋斗之风;檀健次的《每到周末我要离开地球》采用了反重力舞美设计,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
社会影响:情感共鸣与国际传播
北京台春晚坚守人间烟火、社会情绪和时代命题,被誉为“最懂观众”的春晚。晚会通过真实人物群像与烟火气内容的演绎,让欢笑与思考并存,情感与文化互融,传递积极向上的温暖力量。据统计,晚会全网辐射粉丝达34.67亿,美誉度高达99.88。
在国际传播方面,北京台春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晚会不仅邀请美国One Voice儿童合唱团天坛祈年殿前中文合唱《如愿》,还联动全球华人感受非遗春节、邀请柬埔寨公主春晚互动祝福。相关节目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中国新闻网等在海外社交平台Facebook转发推荐,海外传播覆盖20个国家和地区的840家重点媒体、矩阵,触达用户8.2亿+。
差异化竞争:与央视春晚的错位发展
与央视春晚相比,北京台春晚在定位和风格上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竞争。北京台春晚更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题。在表现形式上,北京台春晚采用“去舞台化”设计,打造沉浸式社区体验,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息。
同时,北京台春晚更强调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例如,晚会通过抖音征集用户节目,让普通人也能登上春晚舞台;通过美图秀秀推出AIGC贴纸,让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春晚元素;通过小红书深度合作,打造主题专区,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展望未来:持续创新的超级文化IP
北京台春晚的成功经验表明,春晚这种传统电视晚会形式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北京台春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内容创新,成功打造了一个超越传统广电内容的超级文化IP。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北京台春晚有望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领域继续探索,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同时,晚会也将继续深化文化内涵,创新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北京台春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现代科技的融合、对社会情感的关照以及对国际视野的开拓。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场“春晚”,而是一次广电行业内容生产与传播逻辑的系统性升级。在春晚模式重构的进程中,北京台春晚已然走在了前沿,为省级卫视春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