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赋能海上平台:稳定连接100公里,1G流量仅需1元
卫星通信赋能海上平台:稳定连接100公里,1G流量仅需1元
海上平台的工作环境具有其独特性:远离陆地、环境恶劣、通信条件受限。在这种环境下,稳定的网络连接不仅是日常运营的基础,更是安全作业的重要保障。然而,传统的网络方案如随身Wi-Fi和手机热点,在海上平台的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
传统方案的局限性
随身Wi-Fi和手机热点虽然在陆地上使用便捷,但在海上平台却暴露出明显的不足。随身Wi-Fi需要依赖陆地信号,一旦远离海岸线,信号就会迅速减弱甚至消失。手机热点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灵活性,但其稳定性受电量和连接设备数量的影响较大,且流量管理不够精细,容易超出套餐限制。此外,这两种方案的待机时间都较短,需要频繁充电,这在海上平台上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卫星通信的优势
相比之下,卫星通信以其全球覆盖、高带宽和稳定性强的特点,成为海上平台网络方案的首选。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在船舶上安装5G CPE(客户终端设备),实现与陆地的高速数据传输。这种方案不仅覆盖范围广,即使在离岸100公里内也能保持稳定连接,而且成本相对较低,1G流量仅需1元。
卫星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也远超传统方案。它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抗干扰技术,能够在海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信号稳定。同时,5G智选网关CPE支持5G信号WIFI上网,满足海上用户对高清视频、大数据传输等高速网络应用的需求。
广泛的应用场景
卫星通信方案在海上平台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对于各类船舶,无论是货轮、客轮还是游艇、帆船,卫星通信设备都能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船员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分享海上生活的点滴;同时,船舶公司也能通过实时监控系统掌握船舶的位置、状态等信息,确保航行安全。
在渔业养殖领域,卫星通信设备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渔民们可以利用它实时监测养殖环境的水质、温度等参数,及时调整养殖策略;同时,还能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示养殖过程和产品品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海上直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潮流。卫星通信设备为海上直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播们可以在海上自由穿梭,将壮丽的海景、丰富的海洋生物以及独特的海上生活体验带给广大观众;同时,也能通过直播互动的方式与粉丝进行实时交流,增强粉丝粘性。
在海上作业、海上风电和海上钻井平台等场景中,卫星通信设备同样不可或缺。它不仅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确保信息畅通无阻;还能通过高速网络支持远程监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成功案例与技术验证
“交通安全应急全球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试点项目为卫星通信在海上平台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该项目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等多个单位实施,通过VSAT系统升级改造和北斗导航通信平台建设等工程,初步形成了海上通信导航服务“一张网”。
在VSAT系统升级改造试点工作中,试点单位引入国产高通量卫星和全球卫星通信资源,实现了对我国领土、重点海域、“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及全球主要航道的全面覆盖。同时,研制了第一款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的北斗船载终端,这是自主促进北斗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尝试。
2022年6月15日9时至17时,升级改造后的VSAT船端设备搭载在浙江海事局“海巡22”轮上,在浙江海事辖区范围内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开展了基于高通量卫星的VSAT通信能力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可以为测试船舶提供10Mbps以上的大带宽卫星通信服务,满足多路语音、高清视频回传等业务传输需要。这项测试同样在珠江口、南海等广东海事局管辖水域取得成功。
技术细节与系统组成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主站系统和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卫星主站系统担负着卫星通信枢纽作用,通过卫星建立与船载设备的通信链路,接收各种现场信息并通过Internet骨干网传送到各通信目标点。船载卫星通信系统则负责实现与指挥中心的双向视频、话音和数据通信。
船载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多种通信业务、宽网络带宽、技术先进可靠、操作方便等特点。它不仅能与公用电信通信网互联互通,也能与国防通信网、军队指挥自动化网互联互通,满足海上平台的多样化通信需求。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这将为海上平台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卫星通信不仅会成为海上平台的标准配置,还将推动海洋经济向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