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新发现:古蜀工匠的秘密工坊
三星堆新发现:古蜀工匠的秘密工坊
2024年7月,三星堆遗址再次传来令人振奋的考古消息。在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学家们通过持续的发掘工作,揭示了更多关于古蜀文明的重要线索。这些新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还为研究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性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玉石器“生产车间”的重大发现
2024年10月,中国考古学会在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在月亮湾地点发现了玉石器的生产作坊,这些作坊可以追溯到商代中期,距今约3500年至3400年。通过对玉石器种类和造型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每种材质的玉石器都有其独特功能,这表明当时的古蜀人已经掌握了复杂的玉石加工技术。
这一玉石器作坊遗址地处一块已被保护起来的空地。记者在现场看到,“生产车间”距离三星堆8个祭祀坑以北约一公里处,距离1927年三星堆首次被发现的燕家院子玉石器坑直线距离不到100米。
在三星堆月亮湾燕家院子附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考古勘探,陆续找到高等级建筑基址、灰坑、灰沟、石器生产加工遗迹等400多处,出土陶器、玉器、石器等4000多件。
新出土的文物,包括玉石器原料、坯料、废料、残片、成品,形成早期手工业较为完整的链条,初步判断新发现为玉石器作坊。
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拍摄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石上阳刻的侧身人像。这些文物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古蜀文明的辉煌与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与技艺。
精湛的工艺与丰富的想象力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精品。例如,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面部粘贴金面罩,露出眉毛、眼睛。圆顶,头发似从后向前梳,发梢敛于面罩内,脑后留有一方孔,似接发簪,发际线清晰可见。额头两侧耳上方各有三角形装饰,顶部周围有两圈未闭合的凸棱,与耳部上方三角形装饰相接。眉头较尖,眉尾斜直,眉头低于眉尾。立眼,上眼睑微上弧,下眼睑下凸明显,外眼角高于内眼角。鼻梁高挺,蒜头鼻,两鼻孔成“M”形。阔口微张,嘴角下勾,口缝微下弧。长耳,双耳耳垂穿孔。颈部下端残缺。
夔龙冠纵目青铜面具,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额铸高约70厘米的夔龙形额饰。面具横断面呈“U”字形,眼、耳采用嵌铸法铸造。额间夔龙形额饰系补铸,这种铸造方法是先将器身铸好,再补铸附件。该面具出土时,尚见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其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各类人物形象中颇显特殊。
青铜猪鼻龙,整体呈圆柱形。吻部前端较扁平,向前突出,横截面呈圆角长方形,周围饰一圈带孔牙璋图案及阴刻弦纹。吻部上端有三个圆形穿孔(一在牙璋图案处,两处位于阴刻弦纹之间,其中左侧穿孔可见钻孔痕迹),下端两穿孔均位于牙璋图案处。头部遍饰鳞纹,额头正中生一角,角扁平,前端残断。“臣”字形目,眼球外凸,颌下正中饰神树图案,两侧饰网格状纹饰(疑似牙齿)。耳部呈镰刀状向前弯曲,左耳从根部残断,可见内部白色范土。头部与身体间隔以环形宽带纹,宽带纹两侧各有一圆角三棱形纹饰。身体两侧饰以刀形羽纹,腹下饰波浪纹。尾部羽纹略有不同,分出一支呈钩状,另有一圈环形宽带纹。尾部末端呈波浪状,有三圆形穿孔。
未来展望:更多惊喜等待揭示
尽管三星堆遗址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发现,但其庞大的遗址范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揭示。未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关于古蜀文明的秘密将逐步浮出水面。无论是对学术研究还是对公众认知,三星堆遗址都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再次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多样性。这些新成果不仅为研究古蜀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星堆遗址将继续成为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引领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