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院士:从无到有,铸就国之重器
黄旭华院士:从无到有,铸就国之重器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和科学家精神。
从医学生到核潜艇总设计师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一个医生家庭。然而,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他毅然放弃了从医的理想,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1949年,他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专业毕业,从此与船舶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8年,黄旭华被选中参与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两年四个月后交付海军训练使用。由此,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隐姓埋名三十年
为了保守国家机密,黄旭华开始了长达30年的隐姓埋名生活。他不能向家人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甚至不能回家探望生病的父亲。父亲临终时,他未能尽孝;母亲多次询问他的工作,他也只能含糊其辞。直到1987年,母亲通过一篇报道才知道,自己的儿子竟然是为国铸剑的功臣。
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1988年4月,我国进行核潜艇首次深潜试验。这是核潜艇研制过程中最危险的环节之一,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艇毁人亡。为了给团队打气,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亲自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在极限深度,核潜艇承受着巨大的海水压力,发出令人胆寒的“咔嗒”声。但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参试人员继续下潜,直至突破此前纪录。试验成功后,他即兴赋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捐赠千万支持科教事业
离休后的黄旭华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自己的奖金逾2000万元。2021年,他向中国船舶719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他还多次走进校园,宣讲核潜艇精神,勉励青少年爱党爱国、学好本领。
精神永存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为国奉献、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