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新区:夸父-MY机器人引领智能未来
绵阳科技城新区:夸父-MY机器人引领智能未来
近日,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绵阳造”机器人登上北京八达岭长城。其中,人形机器人夸父-MY当起讲解员,与游客谈古论今;一旁的四足仿生机器狗完成巡检维护任务。这些创新成果展示了绵阳科技城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发展潜力。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城,绵阳通过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畅通供需两端、汇集创新要素,已形成涵盖大模型垂直应用、仿生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整机应用等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加快建设四川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绵阳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的“排头兵”
绵阳科技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企业基本实现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产业链全覆盖。上游基础层拥有爱创科技、华丰科技、永贵科技、维博电子等企业,主要涉及服务器、高速连接器、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建有智算中心2个、超算中心3个,设计机架总数6400余个、上架规模超1900架。中游技术层拥有长虹、兵装集团自动化研究所、科大讯飞等企业,在声纹识别、智能语音、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领域走在前列。下游应用层拥有乐聚机器人、硅基智能、九洲视讯等企业,重点集中在智慧家庭、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机器人等领域。
“链长制”引领,打造产业协同新生态
绵阳科技城通过实施“链长制”和成立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协同发展。目前,绵阳科技城已引育人工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条企业50余家,协议引资金额超150亿元。
人形机器人:从“追赶”到“领跑”
绵阳科技城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较强实力,乐聚机器人和福德机器人都推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些产品已在多个场景得到应用,如交通劝导、展馆讲解等。
展望未来: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第四极”
四川省将绵阳定位为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要承载地之一,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十百千万”发展目标,即打造1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标杆大模型,攻克100项以上原创性、颠覆性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100家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人工智能科技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改数转”成为企业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绵阳科技城以产业链为依托,分行业、分类型组织开展“智改数转”专题培训会,邀请全市相关企业参会。以去年食品饮料轻纺行业“智改数转”专题培训会为例,89家参会企业中只有8家来自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其余大部分企业均来自绵阳其他园区。
另外,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也在探索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及转型路径。长虹“面向离散制造的柔性生产执行管控解决方案”“基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财务管理效能提升解决方案”成功入选四川省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名单。
目前,绵阳科技城正在加快建设制造业“智改数转”融合促进中心,绵阳·华为数字经济联合创新中心正在打造成具有代表性的“链式”转型典范。得益于此,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成为绵阳市首个产值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园区,成功入围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