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领域“元古大模型”发布
地球科学领域“元古大模型”发布
12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发布地球科学领域“元古大模型”。该模型综合运用图生文、文生图、文生文的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架构,成功验证了在全国产化算力和算法基础上,利用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解决地球科学领域问题的技术路线。
打开“元古大模型”,选择一块鱼化石标本,输入体长、宽度等描述性文字,即可生成鱼化石的复原图。12月7日,“元古大模型”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发布,该模型综合运用图生文、文生图、文生文的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架构,成功验证了在全国产化算力和算法基础上,利用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解决地球科学领域问题的技术路线。
“元古大模型”由该校地球科学学院宋海军教授团队与科大讯飞合作共同完成,旨在利用国产化算力基础设施和多模态大模型集成能力,构建一个全面、高效的地球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为一体化的智能化系统。
“‘元古’来自地质时代‘元古宙’,是地球历史上存在时间最久的一个宙,也是智力起源的时代。”宋海军介绍,团队对62万多张古生物化石图片、3000篇地学文献的45万余条地质实体与属性进行数据清洗与标注,构成模型基石。
在此基础上,“元古大模型”已上线了古生物化石标本识别助手、地质文献数据挖掘助手和古生物学智能知识问答助手。
其中,古生物化石标本识别助手能够识别120类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岩石,能以科学工作者视角精细化描述化石数量、颜色、外形结构等多维度信息,并基于化石结构推理出化石复原图。目前,其部分能力已同步训练到星火通用大模型最新版本,可供公众及地学科研工作者调用和使用,实现科研成果向社会服务转化。
古生物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谢树成在《夯实技术支撑的古生物学转型发展之路》报告中表示,技术方法的突破是带动科学创新的关键,未来古生物学的发展,需要技术发展支撑。
“我们将逐步上线地学智能搜索引擎和古生物科普数字人,为地球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及科研活动,以及地质工作者提供服务支撑。”宋海军表示,未来“元古大模型”将不断丰富数据类型、优化模型能力、开发创新应用、提供多样化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