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钱学森的五次重大选择:一位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钱学森的五次重大选择:一位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引用
中国科技网
9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0/31/content_250676.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2%B1%E5%AD%A6%E6%A3%AE/26105
3.
https://www.qianxslib.sjtu.edu.cn/mobile/
4.
https://www.chinawea.org.cn/zygx/
5.
https://www.xiaoin.com.cn/articles/qxsddlw.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9%E5%BD%88%E4%B8%80%E6%98%9F
7.
http://scdfz.sc.gov.cn/whzh/slzc1/content_161966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2%B1%E5%AD%A6%E6%A3%AE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2%B1%E6%B0%B8%E5%88%9A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钱学森在1950年写给祖国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科学巨匠的赤子之心。从1935年赴美留学到1955年冲破重重阻碍回国,再到为新中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钱学森用五次重大人生选择,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

01

第一次选择:从铁道到航空

1929年,18岁的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选择了铁道机械工程专业。这一选择与当时中国落后的交通状况密切相关。当时的中国,铁路是稀缺资源,钱学森希望用自己所学为祖国的铁路建设贡献力量。然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目睹日本飞机在上海的狂轰滥炸,钱学森意识到,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航空力量。于是,他毅然决定改学航空工程,立志为祖国研制飞机。

02

第二次选择:从工程师到理论研究者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航空工程领域过于依赖经验,缺乏理论指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钱学森决定转向航空理论研究。1936年,他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家冯·卡门教授。在这里,钱学森如鱼得水,1941年,他在《航空科学学报》发表的《柱壳轴压屈曲》一文,攻克了困扰航空界多年的难题,展现了非凡的理论研究能力。

03

第三次选择:冲破阻碍,毅然归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归心似箭。然而,美国政府却以“防止敏感科技外流”为由,阻挠他回国。1950年,钱学森被无理拘禁,随后遭到长达5年的软禁。面对困境,他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帮助。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钱学森终于踏上归国之路。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回国时,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04

第四次选择:从理论到实践,投身航天事业

回国后,钱学森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1956年,他向中央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建议成立导弹研究机构。同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担任首任院长。从这一刻起,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中国航天事业中。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相继成功研制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并完成了“两弹结合”试验。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太空时代。

05

第五次选择:晚年转向系统科学与思维科学

1982年,71岁的钱学森从国防科研领导岗位退下来。他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转向了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他认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时期,他提出了“系统工程”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重要理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钱学森的五次重大选择,展现了他作为科学家的远见卓识,更体现了他深沉的家国情怀。从铁道到航空,从理论到实践,从科研到教育,他的每一次选择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正如他所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