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发布:春运个人防护全攻略
国家疾控局发布:春运个人防护全攻略
随着2025年春运大幕的拉开,数亿人次即将踏上归乡或出游的旅程。在当前呼吸道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确保旅途健康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家疾控局和相关专家给出了权威指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春运个人防护指南。
当前疫情形势如何?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当前我国处于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流感是主要病原体。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趋缓,北方省份则呈现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情虽然总体处于低水平流行,但近期病例报告和哨点医院检测阳性率有小幅增加,提示疫情呈现上升趋势。
出行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防护用品准备:出行前应备好一次性口罩、免洗手部消毒液、酒精湿巾等防护用品。如果带小朋友及老人出行,最好适当备一些应急药品;对于有慢性病的人群,出行前要把常用药品带足。
健康状况评估:出行前要确认自身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参加聚餐和聚会活动,如确需前往,应做好个人防护,聚会时应佩戴好口罩,在就餐的时候应与相邻人员加大间隔距离。
行程规划:建议公众出行前密切关注传染病疫情动态和相关部门发布的防控信息提示,合理安排出行。
旅途中如何做好防护?
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环境密闭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
手卫生:在接触门把手、座椅扶手和餐桌等公共区域后,要做好手卫生,避免用手部直接接触口鼻。返回住处后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保持社交距离:在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绢遮掩口鼻,来不及时可用袖口遮挡,即用衣服袖管的内侧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使用过的纸巾不要随意乱丢,应放入垃圾桶内。
健康监测:旅途中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要佩戴口罩,做好防风保暖措施,充分休息并密切注意病程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需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这类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弱,建议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确需出行,应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同时,建议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儿童:家长应为儿童准备合适的儿童口罩,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摸等。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孕妇:孕妇在选择交通工具时应考虑舒适度和安全性,长途旅行时要注意适时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
自驾出行有什么注意事项?
定时休息:每驾驶2-3小时应到服务区休息,进行适量活动,避免疲劳驾驶。
保持车内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车内空气流通。
饮食安全:选择安全卫生的餐饮场所,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出行途中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清淡饮食:由于旅途活动量较小,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高糖食物。
营养均衡:注意荤素搭配,可以多吃一些碱性食物,如海带、紫菜、豆制品、乳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
安全第一:选择信誉良好的餐饮服务单位,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适量饮水:白开水是最理想的饮品,其次是茶饮料,含糖量高的果汁饮料最好不要喝。
如何正确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洗手法,确保手部每个部位都得到清洁。
境外旅行者需要注意什么?
关注疫情动态: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做好行程规划。
健康申报:出、入境前进行个人健康申报。
持续监测:回国后进行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向医生主动告知旅行史。
警惕其他症状:除了呼吸道症状,还要留意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其他症状,如有应及时就医。
如果在旅途中得了流感怎么办?
及时就医:出现流感症状后,应佩戴口罩,及时就医。
科学用药:治疗流感不要过于迷信某一两种“明星药”,要科学使用对症治疗药物。比如玛巴洛沙韦需要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才能发挥比较好的作用,目前我国只批准了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玛巴洛沙韦,5岁以下儿童可以选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当中的使用数据比较少,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建议使用奥司他韦。
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补充水分:适量补充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监测病情: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等重症表现,应立即就医。
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减少病毒传播。
环境通风: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定期开窗换气。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遵医嘱:严格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强,做好个人防护是确保健康出行的关键。希望大家都能提高防护意识,科学应对,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