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暴跌背后:宏观经济与企业内因揭秘
A股暴跌背后:宏观经济与企业内因揭秘
2025年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迎来“开门黑”,三大指数大幅下挫。沪指失守3300点关口,跌幅达2.66%;深成指下跌3.14%,创业板指更是重挫3.79%。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高达1.4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508亿元,显示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宏观经济环境:复苏预期下的调整
此次A股暴跌,首先需要从宏观经济环境寻找答案。2024年,中国经济在多重挑战下展现出较强韧性,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然而,进入四季度,经济复苏动能有所放缓,工业生产、消费和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回落。尽管9月末以来政策转向发力,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
毕马威中国发布的《2025年宏观经济十大趋势展望》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4.6%左右的增长,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政策的持续支持。报告强调,提振内需将是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预计政策将加大扩张力度,财政货币政策将更趋协同。
企业基本面:盈利预期向好
从企业层面来看,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和预期为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数据显示,根据机构一致预测,沪深300指数2024年至2026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59%、5.98%和6.31%,呈现明显向上的势头。净利方面,机构一致预测沪深300指数2024年至2026年净利增速均超8%,显示出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
中信证券表示,展望2025年,国内的信用周期、宏观价格、A股盈利都将迎来上行周期的新起点。瑞银证券的最新预测也显示,2025年沪深300指数的每股盈利预计增长6%,较2024年1%的增长有显著提升。
市场预期:机构普遍看好
尽管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但机构和外资对2025年A股市场的整体预期依然乐观。国泰君安在年度策略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股市底部已经出现,“转型牛”的条件正在形成。方正证券、国海证券等多家机构也表示看好A股。高盛预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在2025年将分别上涨15%和13%。瑞银投资银行预计,2025年MSCI中国指数的股价回报将达5%至6%。
从资金面来看,2025年A股市场有望迎来大规模增量资金。海通证券预计,全年净增量资金或达2万亿元,包括银证转账规模3000亿元、杠杆资金规模2000亿元、公募增量资金7000亿元、险资流入4500亿元、外资流入1500亿元以及分红入市金额7500亿元。
结语: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综上所述,近期A股市场的大幅调整,更多反映的是市场情绪的短期波动,而非基本面的实质性恶化。在宏观经济持续复苏、企业盈利预期向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长期向好趋势并未改变。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市场波动,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关注政策支持方向和企业基本面变化,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