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实施一周年:工地消防安全迎来新标准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实施一周年:工地消防安全迎来新标准
2024年9月,北京朝阳消防在检查中发现两家单位在封闭式疏散楼梯间内违规设置可燃材料库房,不符合《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第7.1.8条的规定,随即依法对这些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这一案例凸显了新规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隐患。
新规范出台背景与意义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自202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其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该规范的出台,旨在全面提升我国建筑防火安全水平,弥补原有标准体系中的不足,特别是在应对新型建筑结构和材料带来的防火挑战方面。
新规范的关键变化
与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比,新规范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修订和补充:
城镇规划要求更严:新规范明确要求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仓库等,必须位于城镇规划区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同时,对城镇耐火等级低的既有建筑密集区,提出了更具体的防火分隔和消防设施配置要求。
消防救援设施全面升级:
- 消防救援口:除特殊建筑和甲类厂房外,所有建筑外墙都需设置消防救援口,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2个,且从第三层开始每层都要设置。
- 应急排烟窗:首次提出在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顶部或最上一层外墙设置常闭式应急排烟窗的要求。
- 消防电梯:扩大了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明确5层及以上且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必须设置消防电梯。
- 停机坪:建筑高度超过250m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必须在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
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新规范对各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进行了细化调整,特别是对甲类厂房和仓库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同时,强调消防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不得被占用或堵塞。
对工地消防安全管理的影响
新规范的实施,对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临时建筑管理更严:新规范对临时建筑的防火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在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配置方面。施工企业需要重新审视现有临时建筑的合规性。
易燃易爆品管理升级:新规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必须设置专用储存场所,并确保通风良好,严禁在建筑内部存放。
电气线路敷设更规范:新规范对电气线路的敷设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禁止私拉乱接,必须有合理的线路设计和定期检查制度。
消防设施配置更全: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并确保消防用水充足。同时,消防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不得被占用或堵塞。
人员培训要求更高:新规强调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消防知识培训,掌握基本的防火和灭火技能。
落实新规的具体建议
全面梳理现有标准:施工企业应对照新规范,全面梳理现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设施,查找不足并及时整改。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特别是对新入职人员,确保每个人都具备基本的消防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严格动火审批制度:电焊、气割等明火作业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前清理周围可燃物,配备灭火器材。
定期检查与演练:建立定期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隐患。同时,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全员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结合新规范要求,修订完善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效处置。
新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建筑防火标准迈上了新台阶。对于建筑工地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严格遵守新规范,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预防火灾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