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范志毅名誉权案:公众人物如何平衡媒体监督与个人名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范志毅名誉权案:公众人物如何平衡媒体监督与个人名誉?

引用
网易
9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LCMOS40517B0EF.html
2.
https://news.iresearch.cn/yx/2025/01/517113.s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781697
4.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4/1207/c1008-40377278.html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55899
6.
https://www.pkulaw.com/qikan/cca109796049ad4a7f4a2809a229a087bdfb.html?source=baiduxueshu&way=listView
7.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3070
8.
https://m.zhaokaoti.com/view/shiti/5167F60B7023C3A2.html
9.
https://www.backchina.com/infolist/news-1092/

2002年,一则关于范志毅涉嫌赌球的报道引发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名誉权诉讼。著名球星范志毅因上海《东方体育日报》的报道将其诉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要求判决被告承担名誉侵权责任。然而,法院的一审判决却驳回了范志毅的诉讼请求。这一判决不仅影响了范志毅个人的声誉,更开创性地提出了公众人物对媒体舆论应保持适度容忍的司法理念。

01

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日报》案始末

2002年12月18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日报》名誉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即使原告认为争议的报道点名道姓称其涉嫌赌球有损其名誉,但作为公众人物的原告,对媒体在行使正当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与理解。这一判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02

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特殊性

这一案件凸显了公众人物在名誉权保护上的特殊性。与普通公民相比,公众人物因其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其名誉权保护范围有所限制。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需要在公众知情权和公众人物名誉权之间寻找平衡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和场合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这些因素在公众人物名誉权案件中尤为重要。

03

媒体监督与个人名誉的平衡

在范志毅案件中,法院明确指出,作为公众人物,范志毅需要对媒体在行使正当舆论监督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轻微损害予以容忍与理解。这一判决体现了司法机关在处理公众人物名誉权案件时的谨慎态度。

公众人物作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其言行往往对社会具有示范效应。因此,媒体对公众人物的监督报道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种监督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不能滥用。媒体在报道时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恶意诽谤或不当推测。

04

名誉权保护的边界

范志毅案件的判决结果引发了对名誉权保护边界的深入思考。公众人物在享受知名度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名誉权保护上,公众人物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让渡个人权利,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媒体的监督权。

然而,这种让渡并非无限度的。当媒体报道涉及公众人物的私人生活,且与公共利益无关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应得到充分保护。例如,2023年2月,博主“超能摄影阳阳”因偷拍明星陈飞宇私密照片并发布,被依法行拘5日。这一案例表明,即使是公众人物,其私人生活的隐私权也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05

结语

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日报》案不仅是一起普通的名誉权纠纷,更是一次关于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边界的司法探索。这一判决为后续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提醒公众人物在面对媒体监督时应保持理性态度,同时媒体在行使监督权时也应恪守法律边界,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