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的发现见证生态之美
东莞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的发现见证生态之美
近日,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工作人员在野外调查中首次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紫纹兜兰。这一发现不仅为东莞市兰科植物增添了新的记录,更彰显了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趋势。
紫纹兜兰,这种被誉为“紫霞仙子”的珍稀植物,通常生长在海拔700米以下的林下溪谷溪流旁。此次在银瓶山发现的紫纹兜兰共有11株,分布在两个小群落中,其中一个群落甚至有9株之多。更令人惊喜的是,每个小群落中都有1株正值盛花期,展现出勃勃生机。
这一发现地点位于远离人为活动的隐秘区域,充分说明了银瓶山森林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目前,该公园已记录有植物1407种、鸟类105种,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安居之所。
银瓶山森林公园所在的东莞自然保护区,是广东1361处自然保护地之一,也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以其独特的“三山夹一水”地貌而闻名,这里山峦起伏、溪流潺潺,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作为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东莞自然保护区不仅庇护着紫纹兜兰这样的珍稀植物,还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安居之所。这里栖息着中华穿山甲、黑脸琵鹭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仙湖苏铁、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植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宝贵的自然遗产,东莞市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根据最新获批的《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东莞市将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61.08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6.74平方千米。同时,还将严格控制城镇开发边界,确保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
在具体保护措施方面,保护区建立了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对重点保护物种进行专项监测。例如,对紫纹兜兰的保护工作就包括了持续的生长情况监测、栖息地保护以及科学调研等。此外,保护区还积极推进生态修复项目,通过人工栽培、回归野外等方式促进珍稀物种的种群复壮。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一直走在生态保护的前列。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53.39%,位居全国第九位,森林蓄积量达5.84亿立方米。珠三角地区更是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展现了区域生态建设的卓越成就。
东莞自然保护区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借鉴。通过持续的生态保护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承载着自然精华的土地,将继续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安全的栖息之所,为人类留下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