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不退?警惕败血症!
新生儿黄疸不退?警惕败血症!
新生儿黄疸是许多新手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但有时也可能暗藏风险。特别是当黄疸持续不退时,可能是败血症的预警信号。作为父母,了解这些警示信号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表现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超出了人体的代谢能力,引起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及其他脏器黄染,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问题,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出生后2-5天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能持续到3-4周。黄疸先见于面、颈部,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生理性黄疸除黄疸外,宝宝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无贫血,肝功能正常,大小便颜色正常,发育正常。
黄疸持续不退需警惕败血症
然而,如果黄疸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警惕是否为病理性黄疸:
- 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 胆红素每日递升>85umol/L(5mg/dl)
- 血清总胆红素>220.6umol/L(12.9mg/dl),早产儿>255umol/L(15mg/dl)
- 血清直接(结合)胆红素>34umol/L
- 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4周
- 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
- 黄疸发生同时伴有难以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可引起黄疸。当新生儿感染败血症时,血液中的病原体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机体发生全身性感染。此时,由于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对机体造成损伤,使得红细胞破坏增加,进而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多。此外,败血症还会引起肝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胆红素的代谢障碍,从而使未结合胆红素不能及时被转化和排出体外,进而引发黄疸。
除了黄疸,新生儿败血症还可能伴随以下症状:
- 发热或体温不稳定
- 嗜睡或易激惹
- 皮肤苍白或发绀
- 呼吸急促或困难
- 吸吮力弱,喂养困难
- 尿量减少
- 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如何正确观察和处理新生儿黄疸
观察黄疸程度: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宝宝的皮肤和眼白,如果黄色仅限于面部,可能是轻度黄疸;如果蔓延到胸部、腹部,甚至四肢和手足,可能是中重度黄疸。
监测黄疸值:医院会使用专业仪器测量经皮胆红素水平,这是判断黄疸程度的最准确方法。
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宝宝出现嗜睡、难以唤醒、拒奶、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观察大小便:正常情况下,宝宝的尿液应为淡黄色,大便呈金黄色。如果尿液颜色深黄,大便呈灰白色,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的征兆。
保持充足喂养:频繁的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如果怀疑是母乳性黄疸,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暂停母乳3-5天观察黄疸变化。
适当晒太阳: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让宝宝在早晨或傍晚阳光温和时适当晒太阳,但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生殖器。
及时就医:如果发现黄疸异常,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蓝光治疗或药物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家属应高度重视,及时准确判定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及处理方法,避免导致胆红素脑病可能。注意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观察新生儿皮肤及巩膜颜色,必要时新生儿科就诊监测黄疸变化。
总之,新生儿黄疸虽然常见,但需要认真对待。通过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发现任何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