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知识:南亚
区域地理知识:南亚
南亚地区是亚洲南部的一个重要地理单元,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家。该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丰富的人文地理内涵而著称,是世界重要的地理研究区域之一。本文将从范围、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以及印度的详细情况等方面,全面介绍南亚地区的地理知识。
一、范围
七国
1.类型: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1个地区:克什米尔地区。
2.与我国相邻的邻国:巴、印、尼、不丹。
3.南亚次大陆:亚欧大陆向南延伸的地区(5国)≠南亚(7国)。
二、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1)纬度位置:0°―37°N,陆地基本在北纬10°N―30°N。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热带地区。
(2)经度位置:60°E―97°E,全部位于东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3.相对位置:东临缅甸,北临中国,西北临阿富汗和伊朗。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1)类型:以三种地形类型(山地、平原、高原)为主。
(2)分布: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为低矮的德干高原(古老的熔岩高原,东西两侧为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
(3)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2.气候:复杂多样,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1)热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东南亚最广的气候类型。
②风向与降水:造成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a:西南季风: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6-9月带来丰富的降水,形成雨季;同时,不稳定性,易造成旱涝灾害。
b:东北季风:由海陆的势力性质差异形成的,10-次年5月,形成旱季,但实际上还可以分为两个季节,10-2月凉季,3-5月形成热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西南季风未到达,降水少,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的南下)。
③降水极端:乞拉朋齐—雨极。
该地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西南季风由海洋吹来的湿热气流,使饱含水汽的气流被迫上升,凝结成大量的地形雨。
④植被带:热带雨林(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和热带草原(德干高原内部,受两侧山地的阻挡,湿润的水汽到达少,形成非地带性草原)。
(2)热带沙漠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印度河流域。
②塔尔沙漠成因
原因 表现
风带 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
气压带 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人为 古老的农耕区,植被破坏严重
(3)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
(4)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尔代夫。
(5)温带大陆性气候:靠近西亚的地区。
3.河流
(1)恒河:源自喜马拉雅山,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2)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为雅鲁藏布江,与恒河一起注入孟加拉湾。
(3)印度河:源自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印度河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气候较干旱,年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所以河流水量较小;因印度河发源于高原高山,春季有大量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山地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故河流有春汛和夏汛,冬季为枯水期。
四、人文地理
1.农业:长期以来,主要的经济部门。
(1)种植业: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黄麻和棉花等。
(2)畜牧业:占据重要地位,大量饲养牛、羊等牲畜。
2.工业:差别较大,印度的发展较快,工业部门齐全。
3.居民
(1)总量:约15.64亿人(2011年),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以印度人口最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人口也都分别超过了1.6亿。
(2)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但也有黑色人种(当地的土著)和黄色人种。
(3)宗教:复杂。
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目前,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
②印度教:发源于印度,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
③伊斯兰教:盛行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等国。
五、印度
1.农业
(1)农业发展条件
①优势:耕地面积广阔;水热充足;地形和气候多样,利于多种经营;土壤肥沃(德干高原的棉花黑土,玄武岩风化而形成的肥沃土壤);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等。
②面临的两大问题:水旱灾害和粮食需求大(基本自给)。
(2)农作物分布及原因
作物 分布地区 原因
水稻 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 平原地形;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地面起伏平缓;虽然降水较少,但灌溉水源充足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气温、降水适宜;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生长后期多晴朗天气
黄麻 恒河三角洲 气候湿热;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茶叶 东北部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沿岸 排水良好的低山坡地;气候湿润,雨水充足
甘蔗 恒河平原中部 气候湿热,降水量多,水源充足
2.工业
(1)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形成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2)工业
①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②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3.城市
(1)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属于伊斯兰教建筑),铁路交通中心。
(2)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3)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4)班加罗尔: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4.居民
(1)总量:约13.53亿人(2018年)。
(2)民族众多:印度斯坦族(46.3%)为主,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30%人口使用;英语已经在1965年终止了它唯一官方语言(与印地语相同的)的地位,但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亦是全国性的通用语言,主要在政治和商业交往场合使用。
(3)人种:多样,以白种人为主,也有黄人种和黑种人。
(4)宗教:多样,以印度教为主。
试题链接
下图为南亚局部图及伊斯兰堡、卡拉奇两地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
A. 伊斯兰堡纬度高,月最高气温年变化小
B. 伊斯兰堡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
C. 卡拉奇距离海洋近,年降水量更大
D. 两地7、8月受降水影响,气温偏低
(2)图中( )
A. 山地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B. 山脉雪线夏季高度降低
C. 沿岸洋流7月自东向西流
D. 印度河水量,航运发达
【答案】 1. D 2. A
【解析】
(1)伊斯兰堡月最高气温年变化在20℃左右,卡拉奇在10℃左右,伊斯兰堡年变化大,A错误;伊斯兰堡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是受季风影响,B错误;卡拉奇年降水量更小,卡拉奇为热带沙漠气候,C错误;两地在7、8月份降水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月最高气温出现下降的特点,D正确。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2)图中山地为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边界,A正确;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多,雪线高度上升,B错误;7月份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为顺时针,从西往东流,C错误;印度河下游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河流水量小,D错误。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2020年4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建交70周年纪念日。印度是农耕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下图是印度半岛西部局部地区简图。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三个月后,图示沿海平原地区盛行风风向为( )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2)印度的水稻单产较高,其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 高温多用,土壤肥沃
B. 规模化经营,商品率高
C. 重视水利建设,专业化程度高
D. 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
(3)图示沿海平原为水稻分布区,德干高原为小麦分布区,导致该区域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市场 D. 交通
【答案】 1. A 2. D 3. B
【解析】
(1)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4月1日的三个月后进入夏季,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为西南季风。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2)A选项为自然原因,故A错;该地为季风水田农业,小农经营,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农耕历史悠久;但商品率低,科技落后,机械化不发达,专业化程度不高,故B、C错,D对。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3)西部沿海,雨季暖湿的西南季风受西高止山影响,沿海地形雨降水多,水热充足,适宜水稻生长;高原地区降水较沿海少,光照丰富,晴天多,适宜小麦种植。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的岛国。岛屿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2米。首都马累所在的马累岛面积约1.5平方千米,人口13.34万(2014年)。长期以来,马尔代夫没有桥,连接各个岛屿的主要途径是摆渡,这严重制约了马尔代夫的发展空间。2014年,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连接马累岛—机场岛的跨海大桥开工建设。2018年8月完工交付使用。下图为马累岛、机场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和马累气候统计资料。
(1)指出马累的气候类型,并分析4月份气温最高的原因。
(2)分析当地工程建设可能会遇到的气象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3)除了没有桥的烦恼外,另一项威胁更是让马尔代夫人忧虑不已——全球气候变化。分析马尔代夫人忧虑的原因。
【答案】
(1)热带季风气候。4月份,该地太阳高度大,且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2)纬度低,气温高,建设人员易中暑;雨季长,阴雨天气多,施工难度大。
(3)该国是珊瑚岛国,地势低。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会导致该国国土陆地面积减小甚至消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解析】
该题以马尔代夫及其连接马累岛—机场岛的跨海大桥建设为材料,考查气候类型判断和成因、工程建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读马累气候统计图可知,马累最低月平均气温高于15℃,位于热带地区;降水丰富,季节变率大,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月份气温最高的原因是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
(2)结合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当地工程建设可能会遇到的气象方面的困难主要是气温高、炎热易中暑,雨季长,施工难度大。
(3)马尔代夫是珊瑚岛国,地势低,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会导致低海拔的岛国被淹没,该国国土陆地面积减小甚至消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印度半岛20°N以南地区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印度半岛城市的分布特征。
孟买是印度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是全国最大海港,港区位于中心城区东侧,长20km,水深10~17m。
(3)描述孟买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孟买港成为印度最大海港的有利条件。
【答案】
(1)地势西高东低。
判断理由:河流多由西向东流。
(2)城市分布不均,主要沿海、沿交通线分布。
(3)孟买的城市空间形态呈条带状。
孟买湾为避风海湾,港阔水深,有很好的航行条件和停泊条件;有多条铁路与全国主要城市连接,腹地广阔,货运量大;孟买是印度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经济发达,港区基础设施完善。
【解析】
(1)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图示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即自西向东流,依此可判断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
(2)根据印度半岛城市的分布情况,可知图示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且沿铁路线分布。
(3)注意城区、郊区分布基本沿铁路路线呈带状延伸。海港区位条件可从水域条件(停泊、航行条件、陆域条件陆地建设),以及经济腹地和城市依托角度分析。孟买湾为避风海湾,港阔水深,有很好的航行条件和停泊条件;有多条铁路与全国主要城市连接,腹地广阔,货运量大;孟买是印度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经济发达,港区基础设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