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红楼梦》教你拍最美芍药花
苏轼与《红楼梦》教你拍最美芍药花
芍药花,以其大而艳丽的花朵、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形态,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它不仅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花卉,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芍药常被用来象征爱情与美好,被誉为“花仙”和“五月花神”。从宋代文豪苏轼的诗词,到清代文学巨著《红楼梦》,芍药花的身影频频出现,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苏轼与芍药花的不解之缘
苏轼,这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芍药花有着一段不解之缘。他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期间,曾多次赏芍药花,并留下多首诗词。其中最著名的是《玉盘盂二首》,描述了密州每年四月举办赏花大会的盛况。
熙宁九年(1076)四月,苏轼在《玉盘盂二首》诗序中记述了密州每年四月举办赏花花大会的盛况:“东武旧俗,每岁四月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以芍药供佛。而今岁最盛,凡七千余朵,皆重跗累萼,繁丽丰硕。中有白花正圆如覆盂,其下十余叶稍大,承之如盘,姿格绝异,独出于七千朵之上,云得之于城北苏氏园中,周宰相莒公之别业也,而其名俚甚,乃为易之。”
在诗中,苏轼不仅赞美了芍药花的美丽,还将其与君子之德相联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这种将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审美情趣,至今仍影响着我们对美的认知。
《红楼梦》中的芍药花意象
在清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芍药花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是其中最经典的场景之一。在这个场景中,史湘云酒后在芍药花丛中熟睡,花瓣飞落一身,手中的扇子也被落花半埋,一群蜂蝶在她周围环绕,构成了一幅充满诗画意境的画面。
这段描写,芍药花飞落若雪,湘云醉卧憨态,无不跃然纸上。其外在的娱悦与内在的悲悯相合无间,又得情感之真,不是诗的情感又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曹雪芹笔下的“湘云醉卧”一节,正是这样的佳作。
捕捉芍药花的最美瞬间
如何用相机捕捉芍药花的最美瞬间?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摄影技巧:
选择最佳拍摄时间:清晨是拍摄芍药花的最佳时间,此时光线柔和,花朵上的露珠也能增添画面的美感。
利用侧光或侧逆光:侧光或侧逆光能突出花朵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具质感。
注意构图留白:在构图时留出适当的空白,可以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简洁、高级。
关注色彩搭配:芍药花色彩丰富,拍摄时要注意背景与花朵颜色的搭配,避免杂乱。
尝试不同角度:从低角度仰拍可以突出花朵的饱满,而俯拍则能展现花瓣的细节。
使用微距镜头:微距镜头可以捕捉到花瓣的纹理和露珠的细节,让画面更加生动。
注意背景虚化:适当虚化背景可以突出主体,使画面更加聚焦。
拍摄花与人的互动:可以尝试拍摄人与花的互动场景,增加画面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结语
从苏轼的诗词到《红楼梦》的描写,再到现代摄影,芍药花的美跨越了时空,持续绽放。无论是古代文人的笔墨,还是现代摄影师的镜头,都在努力捕捉这朵花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拿起相机,用镜头记录下芍药花最美的瞬间,感受这份跨越千年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