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近视研究所推荐:三大有效预防近视方法
国际近视研究所推荐:三大有效预防近视方法
2024年3月,国内首款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获批上市,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不仅是我国近视防控领域的重要进展,也反映了国际近视研究的最新成果。根据国际近视研究所(IMI)的最新研究,除了户外活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和角膜塑形术是目前最有效的近视防控方法。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百年老药的新应用
阿托品(Atropine)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最早被埃及艳后用于散瞳美容。20世纪初,新加坡的《阿托品控制近视的5年临床研究》(ATOM)首次证实了其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研究显示,1%浓度的阿托品可使近视平均发展减少77%,但停药后会出现反弹。随后的研究发现,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不仅能有效延缓近视,而且视觉副作用较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眼科主任柯碧莲指出,0.01%浓度的阿托品是目前认为最低且有效的浓度,适用于6至12岁、近视度数在-1.00D至-4.00D之间的儿童。使用时需遵医嘱,每晚一次,月均费用约200元。柯碧莲强调,作为处方药,阿托品不应该是擅自使用的,需定期复查,根据度数发展和眼表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角膜塑形术:可逆的物理矫正方法
角膜塑形镜(OK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高透氧隐形眼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形态,使中央角膜变平坦,中周角膜变陡峭,从而延缓近视发展。研究数据显示,OK镜对近视的有效控制率为35%-65%,是目前公认的控制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
判断OK镜的控制效果主要通过眼轴长度的变化。6-12岁的儿童,如果一年眼轴增长控制在0.2mm以下,说明控制效果良好。对于低度数的孩子,OK镜可以提供全天清晰的视力,甚至偶尔停戴一两天视力也能维持。而高度数的孩子虽然白天视力可能有波动,但控制近视的效果反而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OK镜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它需要定期复查和专业护理,且对角膜形态和近视度数有一定要求。目前国家规定的设计降幅不能超过600度,超过这一度数的孩子即使佩戴OK镜也无法达到完全矫正效果,但仍然可以获得近视控制的效果。
其他光学防控手段
除了OK镜,离焦框架镜和多焦软镜也是有效的近视防控工具。离焦框架镜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产生近视性离焦,抑制眼轴生长,但效果略逊于OK镜。多焦软镜则是一种日戴型软性隐形眼镜,能有效延缓近视度数及眼轴的增长,每年减缓屈光度进展20-30度,佩戴舒适性良好,特别适合年龄小、角膜平、轻度倒睫等不适合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
科学防控,守护光明未来
面对日益严峻的近视问题,科学防控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我国近视患病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专家提醒,近视不仅仅是戴眼镜的问题,高度近视还会增加视网膜脱落、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风险。因此,及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家长和孩子应树立“防大于控”的理念,合理选择适合的防控方法。同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近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防控,我们有望延缓近视进程,降低高度近视的发生率,守护孩子们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