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一条宝藏Citywalk路线出炉!漫步苏州河畔领略绿色与历史~
上海又一条宝藏Citywalk路线出炉!漫步苏州河畔领略绿色与历史~
上海苏州河畔隐藏着一条迷人的Citywalk路线,沿途不仅有自然生态的绿意盎然,更有历史建筑的人文底蕴。从人民公园到外白渡桥,从四行仓库到邮政总局大楼,这条路线串联起多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上海的历史变迁与现代活力。
白玉兰
位于人民公园1号门东北侧的白玉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中国栽培玉兰的历史可追溯至2500多年前,18世纪末传入欧洲后广受欢迎。1820年至1840年间,园艺家伯丁通过白玉兰与紫玉兰的杂交培育出17个不同花色的品种,这是木兰科第一批人工杂交品种。随后,这些品种又传回中国,植物学家们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更多新品种。
1983年,上海绿化部门在人民公园等11个公园设立投票点,邀请市民评选市花。在回收的10万多张选票中,白玉兰以压倒性优势胜出。1986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白玉兰正式成为上海市市花。时任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局长吴振千总结了白玉兰所代表的精神品格:冒寒迎春,体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先花后叶,象征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花色洁白,寓意洁身自好的清廉品质。这些自然文化特征与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探路先锋”的城市气质高度契合。
人民公园
上海人民公园始建于1952年3月,前身是旧上海跑马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著名园林专家程世抚先生设计,同年10月竣工开放,并由陈毅市长亲笔题名。公园以海棠为主题,海棠园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种植有6个品系共1500余株海棠,包括垂丝海棠、贴梗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湖北海棠和北美海棠。海棠作为中国传统名花,四季皆有可观之处,春可赏花,夏可探叶,秋可观果,冬可品枝,为游客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苏州河绿道黄浦段
苏州河绿道黄浦段全长3公里,分为三个特色区域:西段“苏河之驿”(乌镇路桥—成都路桥)、中段“苏河之眸”(乌镇路桥—河南路桥)、东段“苏河之门”(外白渡桥—河南路桥)。绿道采用马赛克水磨石混凝土材质,通过不同颜色暗示不同的活动类型:蓝色代表亲水区域,黄色代表活动空间,绿色代表靠近绿化区域。这种色彩柔和过渡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苏州河与老上海风貌的特色。
樱花谷驿站
樱花谷驿站原址是苏州河边一个普通的公共厕所和绿化工作用房。2020年,随着苏州河两岸绿带的改造工程,这里被改造成一个美丽的公共空间和立体观景平台,让人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欣赏滨河景观。驿站得名于原场地的早樱及地下建筑空间,设计团队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柱梁结构,在柱梁顶部铺设钢结构平台,重塑地形并铺设植被,形成上下错落的建筑空间。同时,保留原有早樱的基础上新种松月晚樱,延长了樱花观赏期,突出了植物特色。
最美花园
外滩街区的最美花园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游客。花园以林为调、以草为趣、以石为径,112米长的浪花花境体现了以河为史、以滩为文、以园抒情的外滩逸园浮筑的空间时光。花园通过花境设计将划船俱乐部与外白渡桥连接起来,营造出苏州河畔流动的浪花景象,白鹭展翅翱翔,巧妙地将悠久的船文化历史与现代生活艺术相结合。
外滩源古树
“外滩源”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最早可追溯至200多年前的一个小渔村。这里保存着20株珍贵的古树名木,其中最古老的是生长于英国领事馆旧址北侧的广玉兰,树高6米,胸径2.9米,树龄达200年。此外,还有多株百岁以上的香樟、瓜子黄杨、朴树、丝棉木和罗汉松。这些古树见证了外滩百余年的沧桑变迁,与外滩源的建筑一起,共同承载着上海的历史记忆。
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是苏州河上的第一座桥梁,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最初的外白渡桥是一座由英国商人威尔斯出资建设的木桥,称为“威尔斯桥”。后来,工部局在威尔斯桥旁边又建了一座免费通行的木桥,称为“花园桥”,因此得名“外白渡桥”。1907年,第三代外白渡桥建成,是一座漂亮的钢铁桥。2010年世博会前,桥梁进行了大修,形成了如今的面貌。外白渡桥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
苏州河绿道静安段
苏州河静安段滨水空间北岸西起远景路,东至河南北路,全长4.7公里;南岸西起安远路,东至成都北路,全长1.6公里。两岸贯通以“阅读静安•诗话苏河”为设计理念,串联城市水岸画卷,延展静安城市舞台,用生态文化景观全力打造人民城市的温情岸线和国际滨水商务活力承载地,艺术化定制公共空间品质,并全方位、全覆盖的实现精细化建设要求。沿线重点打造三处城市微更新节点:花园街区营造体验-上海总商会节点、城市文化厚度体验-四行仓库节点、贯通空间扩容体验-蝴蝶湾公园节点。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四行仓库是中国民族资本的四家银行——盐业、中南、金城、大陆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1937年10月,谢晋元率四百余名官兵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对外宣称“八百壮士”,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如今的“弹孔墙”按照历史照片还原,成为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见证。
浙江兴业银行办事所及堆栈旧址
“浙江兴业银行”是当时中国“北四行、南三行”之一,于1907年由浙江全省铁路公司发起创立,以“振兴实业”为目的,故取名“兴业”。上世纪20年代,该银行存款总额屡次雄踞全国各商业银行之龙头,是当年“南三行”之首,是中国民族资本的骄傲。从建筑物遗留的外立面上依稀可见 THE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LTD BRANCH 和THE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LTD GODOWN字样,意为“浙江兴业银行分部”与“浙江兴业银行堆栈”。
浙江路桥
浙江路桥落成于1908年,采用当时先进的“钢结构变截面桁架桥”设计,能够承受高荷载。因为当时桥上要通过有轨电车,以连接租界的南北区域。浙江路桥曾经又名“垃圾桥”,因为其附近是生活垃圾的收运处。
上海总商会旧址
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商会”的上海总商会,见证了百年民族工商业的崛起与发展。如今这里修葺一新,续写苏河湾畔历史与人文的辉煌传奇。大楼为古典主义建筑,外墙的壁柱上有古典主义特色的装饰,而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装饰也可见于壁柱和门窗。
苏州河绿道虹口段
苏州河虹口段从外白渡桥至河南路桥近1公里,位于“黄浦江与苏州河”这条“城市项链”的交汇处,是苏州河极具代表性的滨水岸线。从外白渡桥到河南北路,这段全长900米的北苏州路滨河空间以“共享街道+河畔客厅”为总体设计策略,将陆家嘴天际线及外滩沿岸的旖旎风光揽于怀抱,它所打造的“步行化、休闲态、全天候”的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将吸引人们“走过来”,并让大家乐意“坐下来”。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屋顶绿化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是欧洲折衷主义建筑学的代表作,曾列为当时上海十大建筑之一。它融合了罗马式的大型科林斯立柱和巴洛克式钟楼,整体具有很浓郁的英国风情。大楼屋顶花园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鲜花绿树与屋顶转角处的钟楼相映成趣,一年四季可呈现不同景致。屋顶花园地面由木板铺设而成,风格简洁明了。站在花园栏杆边,可以直接看到船只在苏州河里穿梭往来,还能眺望外白渡桥和东方明珠,将浦江美景尽收眼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