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岭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百花岭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有一个名为百花岭的小村庄,这里海拔约1400米,是汉族、傈僳族、白族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曾经,这个深藏于高黎贡山南端东坡的小村庄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然而,近年来,百花岭村通过创新的生态保护模式,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还实现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成为了一个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典范。
从“猎鸟人”到“护鸟人”的转变
百花岭村的转变始于村民们生态保护意识的觉醒。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们主要依靠传统的靠山吃山生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随着高黎贡山丰富的鸟类资源逐渐被外界所知,越来越多的观鸟爱好者和鸟类学者来到这里,村民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能吸引游客,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下,百花岭村成立了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和科学爱鸟护鸟协会。协会通过宣传教育,将“共护、共赢、共生”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村民。同时,协会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管护职责,开展生态修复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织密资源巡护网、森林防火网等防护网络。
通过持续的努力,村民们逐渐从“猎鸟人”转变为“护鸟人”,主动参与护林造林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今,百花岭村的森林覆盖率已从过去的82.3%提升至95.09%,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观鸟+”模式:生态旅游的创新实践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百花岭村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村民们利用当地丰富的鸟类资源,发展起了独具特色的观鸟旅游业。为了规范观鸟活动,村里成立了“保山市隆阳区高黎贡山科学爱鸟护鸟协会”,并制定了《百花岭村爱鸟护鸟协会观鸟活动管理制度》。
协会对观鸟塘的布局、新增、取缔等事宜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目前全村已形成23个精品观鸟塘。每个观鸟塘都按照“一个‘鸟塘’一种明星鸟”的思路差异化发展,确保观鸟活动的专业性和观赏性。同时,协会还建立了观鸟收益分红制度,确保村民都能从生态旅游中获得实惠。
产业融合:从单一到多元的经济转型
随着观鸟旅游业的兴起,百花岭村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村民们纷纷开办农家乐和民宿,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当地少数民族村民还成立了傣族和傈僳族歌舞表演队,为游客表演民族歌舞,展示独特的民族文化。
此外,村里还推出了“徒步高黎贡探秘千年古道”“野性高黎贡”“秘境高黎贡”等系列生态主题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通过“观鸟+民宿+研学+观光农业+文化”的发展模式,百花岭村成功构建了一个融合多样化魅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成效显著: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局面
经过持续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开发,百花岭村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在百花岭区域已记录到474种鸟类,占高黎贡山区域鸟类的63.5%。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新物种和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与此同时,村民们也从生态保护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统计,观鸟经济每年为百花岭村带来数百万元的收入,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000多元增长到2022年的1.4万多元。村民们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乱砍滥伐、偷猎打鸟的现象已完全杜绝。
百花岭村的成功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创新的保护模式和合理的开发策略,完全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经验不仅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更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