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莓茶:千年古茶的绿色种植与产业创新
永顺莓茶:千年古茶的绿色种植与产业创新
“永顺莓茶”是湖南省永顺县的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4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2021年12月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中国古莓茶之乡”,永顺县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严格的种植管理,培育出品质卓越的莓茶,黄酮含量高达69.3%,被誉为“黄酮之王”。
严苛的种植与制作工艺
永顺莓茶的种植与制作工艺极为讲究。每年4月中下旬开始采摘当年萌发的新梢鲜叶,长度严格控制在10厘米以内,必须是一芽两三叶。采摘后需立即放入透气竹篓,避免挤压。
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干燥等多道工序。其中,杀青是关键步骤,需要在80度左右的温度下进行,使茶条表面形成大量白霜,叶色变黄,青草气消失,出现怡人茶香。揉捻时需用专用布袋封装,避免黄酮、多酚损失。干燥提香时,将茶坯放在竹席或簸箕内,摊厚2-3厘米,中途翻运3-5次,晒至7成干后,用炭火烘至足干,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品质特征
永顺县独特的地理环境为莓茶的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茶园多分布在海拔600-1200米的山区,土壤含硒量丰富,气候潮湿多雨,非常适合莓茶生长。为了保证品质,种植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坚持人工除草养护。
得益于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严格的种植管理,永顺莓茶的黄酮含量稳定保持在50%-70%之间,远高于其他产地。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古溪州永顺莓茶的黄酮含量高达69.3%,是名副其实的“黄酮之王”。此外,永顺莓茶还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
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永顺县大力发展莓茶产业,目前累计开发种植面积已达11万余亩,年产量达2300余吨,年产值逾7亿元。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当地企业积极开发深加工产品,如莓茶饮料、牙膏、面膜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里巴巴乡村特派员刘寒的推动下,永顺县创新开发了莓茶复合茶饮料。该产品于2024年6月上市,首批60万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就被各地消费者兑换一空。目前,该产品在阿里公益“益起寻美”天猫旗舰店、天猫超市喵满分等线上渠道持续热销,每天有近百单购买,不少消费者在芭芭农场尝鲜后选择回购。
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永顺县是土家族发源地,莓茶种植历史已有千年。在当地,上了百岁的老人比比皆是,且个个身体硬朗,这与长期饮用莓茶不无关系。2015年7月,土家族莓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湘西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12月更进一步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如今,永顺莓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成为了当地的文化符号。它被收录于《土家族医药学》《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南中药材(2009版)》等中医药专著中,其独特的药食同源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永顺莓茶正从深山走向全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