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净值人士逃税被查,后果严重!
高净值人士逃税被查,后果严重!
近日,一起涉及高净值人士的逃税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某自然人通过注册个人独资企业,利用白条入账等方式规避税收,五年间收入超过1亿元。该企业因涉税风险被税务部门筛查,目前面临追缴税款、滞纳金,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这并非个案。2024年以来,多地税务机关加大了对高收入、高净值人士的税务稽查力度,多起案件被通报: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纳税人通过虚假填报大病医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等方式少缴个人所得税,被认定为偷税。
- 甘肃省天水市网络主播杨某某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不申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31.38万元,被处罚。
- 四川省成都市一纳税人未按时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在税务机关和法院联合执法下,其全部银行账号、微信和支付宝账号被冻结。
这些案件揭示了高净值人士常见的逃税手段:
签订阴阳合同:通过签订两份不同金额的合同,一份用于备案纳税,另一份作为实际交易金额,以降低税负。
拆分收入:将大额收入拆分为多笔小额收入,或将工资收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收入,以适用更低的税率。
白条入账:在没有合法票据的情况下,使用自制凭证作为成本扣除,虚增成本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虚开发票:通过虚构交易获取发票,或将高管工资转换为劳务报酬,甚至通过灵活用工平台将工资转变为经营所得。
违规适用税收核定政策:利用地方税收洼地政策,通过注册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
税务机关正通过新技术加强监管:
ITS模块上线: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新增“自然人经营所得汇总清册”模块,专门针对自然人委托代征、代开的经营所得进行监管。
税收大数据精准监控:随着“以数治税”改革推进,税务部门能更精准地识别个税风险,大量灵活用工人员已接到税务局要求说明业务情况的通知。
面对日益严格的税务监管,高净值人士应如何合法合规地进行税务筹划?
及时申报境外所得:根据规定,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申报纳税。
合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在符合政策条件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但需注意不得通过虚假手段骗取税收优惠。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确保所有收入和支出都有合法票据支持,避免白条入账等违规行为。
寻求专业税务咨询:在进行重大交易或投资前,咨询税务专家,确保税务处理合规。
关注CRS信息交换:随着全球税收透明度提高,各国间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试图通过海外账户避税的风险大大增加。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高净值人士更应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随着税务监管日益严格,任何逃税行为都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后果。只有合法合规经营,才能确保个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