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田与马邦举:菏泽牡丹的文化传奇
赵玉田与马邦举:菏泽牡丹的文化传奇
在菏泽这片沃土上,牡丹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赵玉田与马邦举的故事,便是菏泽牡丹文化中的一段佳话。
一段佳话:赵玉田与马邦举的牡丹情缘
赵玉田是清朝道光年间著名的花农,自幼便继承了家族的牡丹种植事业。他从十几岁开始种牡丹,八十多岁仍耕种于牡丹田间,乐此不疲。在赵玉田的精心培育下,他成功培育出了“赵粉”、“豆绿”等名贵牡丹品种,这些品种至今仍享誉乡里。
马邦举是当时的曹州府主考官,对牡丹情有独钟。他与赵玉田因花结缘,成为莫逆之交。赵玉田九十大寿时,马邦举特地派人送来一块寿匾,上书“似兰如松”四个大字,寓意赵玉田品格高洁如兰花,生命坚韧如松树。这段佳话,见证了牡丹在菏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名贵品种:赵粉与豆绿的绝代风华
“赵粉”是赵玉田培育的四大名品之一,因其花色粉红而得名,又被称为“童子面”。其花型多变,有的如绣球般圆润,有的如蝴蝶般翩翩,观赏性强,香气浓郁。赵粉的植株生长势强,花量大,每到盛开时节,满树繁花似锦,清香四溢。
“豆绿”同样是赵玉田的杰作,因花色酷似青豆而得名,属于绣球型牡丹。其初开时呈青绿色,盛开时颜色逐渐变淡,阳光下甚至变成白色,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这种稀有品种在《亳州牡丹史》中就有记载:“八艳妆,盖八种花也。中有绿花一种、色如豆绿,真为异品。”
文化传承:从自然花卉到文化符号
菏泽牡丹的历史可追溯至1500多年前,自清朝时期就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如今的菏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牡丹生产基地,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和1308个不同品种。每年四月,菏泽都会举办国际牡丹花会,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观赏。
菏泽人将牡丹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牡丹元素,从女孩头戴的牡丹发饰,到店铺里的牡丹花瓶,再到路灯上的牡丹图案,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牡丹的芬芳。牡丹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象征。
市场影响:菏泽牡丹的现代魅力
近年来,菏泽牡丹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24年,受电视剧《国色芳华》热播影响,菏泽牡丹销量提前3天达到峰值,较往年同期增长三分之一,预售量达40万盆。菏泽市牡丹产业协会数据显示,菏泽牡丹的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菏泽牡丹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菏泽市建立了牡丹发育期的气象指标库,构建了花期预测模型,能提前制作和发布牡丹花期预报。同时,气象部门还进行冻害气象监测与评估,为牡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支撑。
从赵玉田到现代花农,从马邦举到世界各地的赏花者,菏泽牡丹的故事仍在继续。这朵花,不仅见证了菏泽的历史变迁,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国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