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笔下的浦口火车站,你去过吗?
朱自清笔下的浦口火车站,你去过吗?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是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父亲在浦口火车站送别时的场景,这段文字让浦口火车站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情感象征的车站之一。
百年沧桑:浦口火车站的历史沿革
浦口火车站始建于1908年,这座英式风格的车站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作为津浦铁路的重要枢纽,它连接着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11个省份,是当时北方地区通往上海的必经之路。由于长江天堑,当时的火车只能开到这里戛然而止,如要过江,还得从旁边的浦口码头登轮渡,横跨长江来到对岸的中山码头。
1968年,随着南京长江大桥的通车,浦口火车站的客运业务逐渐减少。2004年10月,最后一班列车驶出后,这座见证了近百年历史的火车站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故事并没有结束,2024年10月,经过修缮更新的浦口火车站街区重新开街,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游客的到来。
文化地标:浦口火车站的文学与影视印记
浦口火车站最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莫过于朱自清的《背影》。1918年,朱自清去北京上学,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这段经历成为了《背影》的创作源泉。文章中,朱自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攀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这个场景不仅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也让浦口火车站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情感象征的车站之一。
除了文学,浦口火车站还是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从《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与冷清秋的错过,到《情深深雨蒙蒙》中依萍与书桓的离别,这座充满文艺气息的火车站见证了无数银幕上的悲欢离合。因此,它也被誉为“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
建筑遗存:浦口火车站的文物价值
浦口火车站不仅是文学和影视的地标,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站房楼、中山停灵台、贵宾楼、电报房等建筑都保存完好,这些百年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2013年,浦口火车站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国唯一完整保存的民国特色火车站。
旧貌新颜:浦口火车站的更新与活化
2024年10月,经过精心修缮的浦口火车站街区正式开街。在“修旧如旧”的理念指导下,原有的建筑风貌得到了完美保留,同时注入了新的功能与活力。如今的浦口火车站,不仅有书店、咖啡馆、民宿等现代业态,还保留了旧物店、旗袍店等传统元素,让游客在怀旧与时尚之间自由穿梭。
走进街区,一尊戴眼镜、穿长衫、模样清癯的雕像映入眼帘,这正是朱自清与父亲告别的场景再现。雕像不远处,《背影》主题咖啡馆将散文中的父子对话做成墙面装饰,让原本的文保建筑风韵之中又多了现代气息。
浦口火车站的重生,是对历史的尊重与铭记,它让我们看到了岁月的沧桑与活力并存,也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与魅力。如今,“轨道上的江苏”仍在不断向前奔跑,跑出了值得铭记的“背影”,也跑出了值得点赞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