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汕尾师生深情缅怀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汕尾师生深情缅怀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因病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科学家,最后还是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家乡——汕尾。
汕尾师生深情悼念
2月7日下午,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的部分师生来到学校黄旭华塑像前,献上鲜花哀悼。高三旭华班学生黄铎乾说:“听到黄老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黄老把一生奉献给了核潜艇研制事业,‘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将始终激励我们。”
从汕尾走出的国之栋梁
黄旭华院士与汕尾的渊源深厚。他出生于汕尾海丰县田墘镇,自幼便与汕头结缘。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后为求学,黄旭华辗转就读于汕头市聿怀中学。聿怀中学有“一校五院士”美称,其中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就排列第一。
少年时期的黄旭华亲历了抗日战争时期家乡的苦难,目睹日军轰炸的惨状,他立下“科学救国”的宏愿,在汕头完成了中学教育。高中毕业后,他同时被航空系和造船系录取,最终选择造船专业,这一决定与他海边成长的经历息息相关,也为他日后投身核潜艇事业埋下伏笔。
深藏功与名的赤子之心
1958年,黄旭华投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工作,隐姓埋名30年,直至1987年才被家人知晓。他曾说:“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下,不希望出名。”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黄旭华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用算盘和计算尺攻克了核潜艇的核心技术难题,包括动力、线型、结构等,并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科研精神。
桑梓情深,反哺家乡
尽管因保密工作30年未归家,黄旭华院士始终牵挂着家乡汕尾。2017年,他被授予“潮汕星河成就奖”。同年,他向母校聿怀中学捐赠20万元,鼓励聿怀学子矢志为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聿怀中学特设立“黄旭华英才班”,设置针对性课程,为国家培养更多科技领军人物。
2020年,黄旭华将所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50万元奖金捐赠给广东省潮汕星河奖基金会,支持潮汕地区的教育发展。此外,他设立的“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累计捐资逾1100万元,激励青年科技人才投身科研。
精神永存,薪火相传
黄旭华院士的精神在汕尾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成立了“旭华班”,并设立了黄旭华塑像。2024届旭华班学生罗俊杭、邱宇恒分别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用优异的成绩告慰黄老。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黄旭华院士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将对母亲的情感转化为对祖国的忠诚,而这份情感中亦包含着对家乡汕头的牵挂。晚年回乡时,他总爱提及汕头的风土人情,仿佛年少时的记忆从未褪色。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为国家核潜艇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是为家乡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汕尾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