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岛:东莞城市中心的生态明珠
龙湾岛:东莞城市中心的生态明珠
在东莞市万江区的东江南支流上,有一座面积约3.03公顷的小岛,它就是被誉为“鸟岛”的龙湾岛。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岛,却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价值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龙湾岛已成为东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重要见证。
从荒废竹林到生态天堂
上世纪70年代,龙湾岛只是一片用于手工编织竹器的竹林。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竹器市场逐渐萎缩,小岛也逐渐荒废。然而,正是这段“被遗忘”的时光,给了龙湾岛自然修复的机会。四面环水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环境,使其成为众多候鸟理想的繁殖越冬地和迁徙路过地。
2021年起,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万江分局联合水务、林业、社区等单位,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和荒踪野迹的专家团队多次登岛进行生物多样性调研。经过十余次登岛调研,目前,调查队在岛上共发现白鹭、夜鹭、池鹭等鸟类33种,红颈负泥虫、黄守瓜、蚁蜂等昆虫45种,以及水翁、乌桕、毛蕨、假苹婆、银合欢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154种。
生物多样性的“微型博物馆”
龙湾岛虽然面积不大,但其生物多样性却令人惊叹。岛上记录的33种鸟类中,褐翅鸦鹃和小鸦鹃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这些鸟儿灵敏俊美,常跳跃在滩涂沼泽地,捕食小鱼、蛙、蝗虫等。环境教育资深导师阮少壮表示:“动物多、植物多、生态好。”龙湾岛处于城市中央,闹中有静,上百种精灵汇聚于此,正是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内涵。
在植物方面,岛上记录到154种植物,其中凤尾蕨科的水蕨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水杉、水翁等枝干繁茂的植物为各类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昆虫组的调查也发现了45种昆虫,包括红颈负泥虫、黄守瓜、蚁蜂等,这些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生态保护的东莞样本
龙湾岛的生态修复成果,是东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缩影。近年来,东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截污、清淤、补水、堤岸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一大批河涌呈现出水清鱼欢、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东莞观鸟记录从2008年的65种增加到2023年底的33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禾花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东方白鹳、彩鹮,还有野生中华穿山甲等珍稀物种相继在东莞出现。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证明。
与城市共生的生态绿洲
与东莞其他生态景点相比,龙湾岛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特色脱颖而出。松山湖以湖光山色和科技元素著称,观音山是东莞的“绿肺”,银瓶山是东莞最高峰,而华阳湖则以岭南水乡风情闻名。龙湾岛虽然面积最小,但其生物多样性之丰富,使其成为城市中的一颗生态明珠。
2023年,龙湾岛生物多样性调研入选了东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龙湾岛生态修复成果的认可,更是对东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肯定。作为城市中的“生态绿洲”,龙湾岛不仅为各类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好去处。
未来展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随着东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龙湾岛的成功经验为东莞乃至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借鉴。通过科学规划、持续监测和公众参与,可以实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
龙湾岛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城市中心,也能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这座曾经荒废的小岛,如今已成为东莞生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向世人展示着城市生态修复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