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科学城:科技创新驱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
松山湖科学城:科技创新驱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5年1月,亚洲首个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在广东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正式启动建设。这是继中国散裂中子源之后,东莞迎来的又一大科学装置,标志着松山湖科学城在科技创新领域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从荔枝林到科技新城:松山湖的蝶变之路
2001年,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正式成立,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荔枝林。2010年,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承载地。
如今的松山湖科学城,已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建设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还规划了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这里聚集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等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形成了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
大科学装置:制造业创新的“超级工具”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松山湖科学城的首个大科学装置,自2018年建成以来,已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探测物质的微观结构,为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国内某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散裂中子源的多物理谱仪,首次揭示了其电池产品在充放电过程中碳锂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为提升现有锂电池性能与新产品研发开拓了新视野。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松山湖科学城的科技创新能力。阿秒是人类目前能够掌握的最短时间尺度,1阿秒仅为一百亿亿分之一秒。利用阿秒激光脉冲,科学家可以实现对电子运动的跟踪、测量、操控,犹如使用“超高速摄像机”捕捉电子的“动态影像”。这一突破性技术将为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物医学等多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
松山湖科学城的创新成果正在不断涌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汪卫华院士团队借助原子制造及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的思想,利用现代激光快冷和古老的制备玻璃的助熔剂相结合工艺,成功将所有类型十多种单质金属,制备成为室温稳定的非晶态,解决了困扰学界的百年难题。
在医疗领域,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市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研究中心已正式动工,未来将成为国际前沿抗癌技术的重要基地,预计设置约300张研究床位,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联动发展:打造世界级科学城
松山湖科学城不仅在自身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就,还积极与周边地区开展合作。今年7月,深圳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科学资源共建共享、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通互联等方面的联动进一步加强,汇聚起先行启动区建设最大合力。
随着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的建设推进,两地车程有望缩短至20分钟。届时,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两座科学城即将实现“双向奔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松山湖科学城正在以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随着更多大科学装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松山湖科学城必将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学城,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