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guoxuez.cn/daojia/17070.html

道家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道家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要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古老智慧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道家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概念

  1. "道"的含义
  • 道是揭示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本质东西,是一种无形的、不变的、不可名的恒道。
  • 首先,道是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是抽象的事物内部的本质,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法则和规律。
  • 其次,道是朴。朴有真之义,是真实的东西又是具有真理性的道理。朴是事物之本,"朴散,则为器"。
  • 再者,道法自然。道是效法自然的演变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1. 辩证思想
  • 道家的辩证思想是尊重客观现实的,是唯物的。道家的矛盾观:在"大道"之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并且是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运动是对立统一的。
  • 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 矛盾的斗争性和互相转化
  •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把握矛盾运动规律,正确处理矛盾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效法自然→清静无为

  1. 道家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道家思想的传播途径:
  • 社会传播,形成了一些社会学派和思潮
  • 宗教传播,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后在道教内部传播
  • 先秦:老子、庄子--提出了"无为"的管理最高原则,丰富的辩正思想内容构成独特的管理谋略,在领导艺术、人力管理方面提出了基础性的思想观点。《道德经》、《庄子》
  • 汉魏:淮南子、葛洪—对人力管理、领导心理,信息、决策等有关的管理问题作出更为具体、全面的论述 。《淮南子》、《太平经》、《抱朴子》
  • 汉魏之后:未出现本学派的大思想家和大学者 ,在道教著作中,鼓吹治身不死的方术成为主要内容。但道家管理心理思想并没有湮灭,而是余绪不绝,并且进一步与儒家以及兵家、法家管理思想相融合。

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 老子--道家的创立者
  •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吏"著有《道德经》
  1. 尹喜与《关尹子》
  • 尹喜,字公文(公渡),号文始先生,甘肃天水人 。著有《关尹子》。
  • "太一"作为万物的根本
  • 以懦弱谦下作为外在的行为准则,内心空灵虚静,与万物和谐相处
  • 顺应自然,因势利导
  • 不为人先
  1. 庄周与《庄子》
  •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城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文风、学风。著有《庄子》。
  • "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 主张政治上无为而治,主张人类生存方式上返朴归真
  • 仁义和是非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抨击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 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1. 列御寇与《列子》
  •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亦是战国早期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 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顺从自然,达到无用之用的境界"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 主张一切举措必须顺民之心道家管理哲学,因民之性→"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
  • 提出了君主治理经济的总方针——从"安民定用"到"省事节欲"再归于"虚平无为"→"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上多求而下交争"
  • "因资"、"乘势"以推动社会生产全面发展→"上因天时,下尽地力,据度行当,合诸人则"
  1. 刘安与《淮南子》
  •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淮南子》一书。
  • "无为"是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
  • 1."无为"管理思想的特点
  • 第一、"无为"是一个普遍适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 →反对法令滋彰 。
  •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反对以礼教作为治国手段 。
  •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绝圣弃知","绝仁弃义"
  • 第二、"无为"的原则是适用于一切人的,但首先却是对上层统治者尤其是对君主的要求。→儒家:风行草偃
  •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
  • 第三、"无为"作为一个宏观的管理原则,其目的为了把私人的活力和积极性尽量减弱减小。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好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2."无为"思想的派生管理原则
  • 其一是"清静" "清静为天下正"、"我好静而民自正" →"治大国如烹小鲜"
  • 其二是"寡欲" "见素抱朴道家管理哲学,少私寡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 其三是"下民"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其四是"愚民"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 3、"无为"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 (1)领导者不能事事干预过问,统治过死。
  • (2)领导者要"无为"首先要在企业里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 (3)领导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做到"为而不争"。
  • (4)领导者要举贤用能,大胆放权,通过下属有为体现自己的"无为"。
  • (5)加深与下级的情感交流,下级可为。
  • (6)领导者应有功不居,下级可为。

老子管理思想的要点

  1. "知常曰明"
  2. 注意"无"的作用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 "反者道之动"
  • 企业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机观念。
  • 企业在处理公共关系不能把"私"字看的太重。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 "弱者道之用"
  • (1)"哀者胜"—以弱胜强的基本条件。
  •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 (2)"以正治国"——以弱胜强的基础。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3)后动制敌、"以奇用兵" ——以弱胜强的战略、策略。
  • A. 在强敌进攻下首先撤退,以避免在不利形势下同强敌决战。
  • B.等待敌军实力减弱后转入反攻。
  •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C.等待敌军暴露出弱点,然后转入反攻。
  • →"微明"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

  1. 公正无私,清虚自守
  •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 厚道宽容,上德若谷
  2. 谦逊处下,善下为百谷王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 自知自省,知不知,上
  •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道家管理哲学,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1. 善用众智,不自矜
  • "乘众势以为车,御众智以为马,是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
  1. 诚实守信
  •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讨论题

  1.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无为而治"行得通么?
  2. 领导者在放权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 联系实际谈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谋势取胜"?
  4. 《六韬》中提出的选才标准是"仁、义、忠、信、勇、谋",《孙子兵法》提出的标准是"智、信、仁、勇、严",你认为哪个(些)品质对于一个管理者尤为重要?为什么?
  5. 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义" "利"冲突的情况,你将如何处理?为什么?
  6. 在管理过程中,你对下属做怎样的人性假设?为什么?这种假设是怎样影响你的管理行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