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用AI守护千年古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用AI守护千年古建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sn.people.com.cn/BIG5/n2/2024/0618/c226647-40882343.html
2.
http://sn.people.com.cn/n2/2024/0402/c226647-40797402.html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10/15/content_26085557.htm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H80G3005346936.html
5.
https://life.china.com/2024-05/14/content_315487.html
6.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8/528389.shtm
7.
https://www.ais.cn/attendees/index/UIVFBA
8.
http://m.jnexpert.com/article/detail?id=14104
9.
https://js.chd.edu.cn/glxy/zc/list.htm

西安钟楼,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历史建筑,如今正借助现代科技焕发新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古建筑保护与传承创新团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这座600多岁的古建筑打造了一套“健康监测系统”,开启了科技保护文物的新篇章。

01

创新技术:让古建筑“开口说话”

传统的文物保护往往依赖于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则开发了一套基于云服务器的数字化监测预警云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古建筑的结构健康状况,实现智能化评估与预警。

“我们研发的监测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古建筑的保护需求,随时调取和填充数据。”团队负责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薛建阳教授介绍道,“这相当于给古建筑装上了‘健康监测仪’,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还创新性地将地震模拟试验应用于古建筑保护。以西安钟楼为例,通过建立高精度的数字化模型,研究人员能够在实验室中模拟不同强度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从而为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02

应用实践:从“监测损伤”到“预警风险”

在山西应县木塔的保护项目中,团队历时一年,完成了对这座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高度最高的木塔的全面“体检”。他们不仅建立了木塔的三维数据库和残损信息库,还为每个构件建立了详细的“健康档案”。

“我们对木塔的11万余个构件进行了拍照、测量、定损和绘图,这些数据将为未来的维修加固提供最直观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薛建阳教授表示。

在韩城城隍庙的保护项目中,团队运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对建筑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全面扫描。通过三維激光扫描、探地雷达等设备,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建筑内部的空洞、裂纹等隐患,为修复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指导。

03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文化传承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让古建筑保护从‘被动修复’转向‘主动预防’。”薛建阳教授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研发基于智能算法的无损检测技术,构建更加完善的古建筑监测与运维平台。”

团队还计划将先进材料引入古建筑修缮工艺中,开发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增强技术,使古建筑在遭遇自然灾害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

“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效率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薛建阳教授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相信,通过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古建筑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