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玫瑾揭秘: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玫瑾揭秘: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66661
2.
http://news.cnr.cn/dj/20240522/t20240522_526714352.s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30A07TK200
4.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819303/
5.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55784//
6.
https://toutiao.xzdw.gov.cn/ms/202404/t20240426_462779.html
7.
https://zfxwfzw.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1&id=10024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0%A1%E5%9C%92%E6%AC%BA%E5%87%8C
9.
https://baby.sina.cn/baike/2024-08-19/detail-inckehue4539792.d.html?oid=5_955&vt=4&cid=73382&node_id=73382

近年来,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接受央广网独家专访时,深入剖析了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复杂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

01

校园欺负与霸凌:不同性质的行为

李玫瑾教授指出,校园欺负、霸凌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不同性质的概念。其中,欺负在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都可能存在,通常表现为孩子的淘气行为,一般不会造成特别恶劣的后果,通过老师的干预就能解决。

而霸凌则主要发生在初中阶段,具有更强的恶意和伤害性。霸凌中的“凌”字,实际上包含了凌辱的含义。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达到成人高度,同时出现性别特征。这些生理变化会带来心理上的波动,使得一些青少年产生霸凌行为。

02

霸凌行为的成因与危害

霸凌行为的成因复杂,可能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例如,父母离异、父亲酗酒家暴、学生自身的嫉妒心、早恋等都可能导致霸凌行为的产生。霸凌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也可能对施暴者自身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03

青春期侵财行为的心理动机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对金钱的需求可能会增加,这与他们的生理发育和社交需求有关。一些青少年可能会通过拦截小同学要钱、向老实的同学索要钱财,甚至盗窃等侵财行为来满足这种需求。这种行为不仅违反道德规范,也可能触犯法律。

04

家庭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李玫瑾教授强调,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产生与家庭教育和法治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家长应该直接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比如“可以淘气,但绝不可偷盗与杀人”。学校也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05

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系统的共同努力。李玫瑾教授建议,对于已经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除了对未成年人本人进行教育和矫治外,还应该让家长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可以通过经济赔偿等方式,让家长为孩子的行为付出代价,从而增强家长的监护责任意识。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只有通过科学的心理分析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远离不良行为的困扰。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