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西葫芦: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奇迹
平原县西葫芦: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奇迹
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7000多个冬暖式大棚里,一根根翠绿的西葫芦正在茁壮成长。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的西葫芦生产基地,更是一个年产值数亿元的绿色产业。从最初的试种到如今的全国“风向标”,平原县的西葫芦产业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
从试种到全国第一
上世纪90年代初,平原县的农户们开始尝试种植西葫芦。这种源自北美的蔬菜,因其高产、耐储存、易运输的特点,很快在当地扎根。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平原县的西葫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十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7000多个,年产量达到数亿斤。
2023年,平原县西葫芦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誉,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认可,更标志着这个产业已经走向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科技赋能,打造高品质
在平原县,每个西葫芦大棚都凝聚着农户们的智慧和汗水。以李小健家为例,他拥有六个大棚,每个大棚种植2000多棵西葫芦苗。为了保证高产和品质,他们采用了多项先进的种植技术:
- 大棚建设:采用冬暖式大棚设计,通过双层薄膜和保温被覆盖,确保冬季也能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
- 水肥管理:采用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科学配比氮磷钾等养分,确保植株生长所需。
- 温湿度控制:通过通风口调节温度,使用加温设备应对极端天气,保持棚内湿度在60%-80%之间。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检查植株生长情况,及时处理病虫害问题。
完善产业链,拓展大市场
平原县的西葫芦产业之所以能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关键在于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从育苗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和技术支持:
- 育苗阶段:建立了现代化的育苗中心,采用穴盘育苗技术,培育出健壮的幼苗。
- 种植阶段:农户们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 销售阶段:与北京新发地市场等大型农产品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80%以上的西葫芦都通过这些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在北京新发地市场,每天都有数十万斤的西葫芦从平原县运来。这里不仅是一个交易中心,更成为了全国西葫芦价格的“风向标”。据统计,每年通过新发地市场销售的平原县西葫芦达到1亿多斤。
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西葫芦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平原县农户们的生活,也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李小健家为例,他们每年七个月的收获期,冬季每两天采摘一次,春天则每天都能收获,年收入稳定在20万元左右。
如今,平原县的西葫芦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坊子乡叶庄更是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这个绿色产业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从田间到餐桌,一根根西葫芦见证了平原县农户们的辛勤付出,也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充满希望的绿色产业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