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厝塘村:从环境整治到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样本
高厝塘村:从环境整治到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样本
湘桥区凤新街道高厝塘村,作为“一江两岸、韩水宋城”示范带的起点,近年来通过环境整治和文旅融合,成功实现了从普通村庄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环境整治: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高厝塘村宽阔整洁的村道上,微风轻拂,湿地公园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这样的景象,正是高厝塘村环境整治成效的生动写照。
作为省“美丽庭院”示范村,高厝塘村广泛发动党员群众,瞄准人居环境短板,凝心聚力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村里扎实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借力“万企兴万村”行动,充分利用社会资金,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高厝塘村党支部委员吴婷婷介绍,村里认真落实卫生责任制,通过划分四个片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每月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实现以月促年目标。在村委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扫干净、摆整齐、种漂亮”理念深入人心。
文旅融合:湿地公园成“网红打卡地”
环境整治只是第一步,如何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高厝塘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村里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了湿地公园这一核心景点。湿地公园内,碧波荡漾,绿树成荫,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更值得一提的是,村里还创新性地增设了水上小火车项目,让游客以一种新颖的方式领略湿地风光。
这些举措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村集体收入从2017年的60多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282万元,短短几年间增长了近四倍。
“红绿融合”: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潮州市整体推进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融合发展思路下,高厝塘村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中。
虽然高厝塘村的红色文化资源不如一些专门的红色基地丰富,但村里充分利用党建引领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宣传教育中。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对比借鉴:与嘉兴凤桥镇的异同
与嘉兴凤桥镇相比,高厝塘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展现了不同的特色:
产业特色:凤桥镇重点发展稻米、水蜜桃等五大特色产业,而高厝塘村则以湿地公园为核心,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文化融合:凤桥镇注重艺术空间和文化体验的打造,高厝塘村则尝试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结合,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经济效益:两地都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凤桥镇的“土特产”全产业链年产值超十亿元,规模更大。
高厝塘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要找准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无论是环境整治、产业发展,还是文化融合,都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从一个普通村庄到示范村,高厝塘村的蝶变之路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其经验表明,只要找准方向,持续发力,每个乡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