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力推社区糖尿病筛查:政策、技术与实践的三重驱动
中国疾控中心力推社区糖尿病筛查:政策、技术与实践的三重驱动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在哈尔滨市举办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足人群筛查与干预能力建设培训班,旨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综合干预能力。这一行动的背后,折射出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正进入新的阶段。
政策引领:糖尿病防治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4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控制率、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现实挑战:社区筛查面临多重困境
尽管政策目标明确,但在基层落实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项关于社区糖尿病患者检后管理的调查显示,当前社区糖尿病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 知识普及不足:许多患者对疾病的理解仅停留在血糖控制层面,缺乏全面的健康管理知识。
- 随访不规范: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有限,定期随访、监测血糖和并发症筛查往往无法得到保障。
- 自我管理困难: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患者由于缺乏专业指导,难以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 心理压力大: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社区心理支持服务相对匮乏。
技术创新:VR技术助力筛查培训
面对基层医疗资源短缺的现状,技术创新成为提升筛查效率的关键。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推出的虚拟实境(VR)糖尿病足部筛查课程,为我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该课程设有八个病例个案以及30种足部病症。医疗人员无需足部医疗师在侧,就可以佩戴设备,自行完成筛查培训。例如,用多普勒超声进行足部血液循环评估,以及用单丝测试法(monofilament test)来检查病患的足部触压感觉,以评估神经功能。
实践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在行动
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提升筛查能力的途径。以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例,该中心邀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文重远教授,为血糖控制不佳或初次筛查发现血糖升高的职工提供诊治服务。
活动前,健康监护部提前通知相关职工进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收集病史及用药信息,并合理安排就诊时间,避免排队等待。坐诊当天,三十多位退休及在职职工分时段就诊,现场秩序井然,同一时段排队人数控制在五个以内,候诊时间大幅缩短。
未来展望:构建全方位糖尿病防治体系
要实现《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需要在政策、技术、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未来,社区糖尿病筛查将更加注重预防和个性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精准医疗。同时,社区将成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管理网络。
社区糖尿病筛查工作的推进,不仅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更关乎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基层医疗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糖尿病防治工作将迎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