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始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始末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SKG9O90556660T.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2%81%E7%8F%AD%E6%88%98%E6%96%97/60240252
3.
http://kouchi8.com/?hangye/84.html
4.
https://www.ccphistory.org.cn/shds/shhm/content/8136b1fd-c87b-4a7b-b24b-072818be115b.html
5.
https://www.iaf.org.cn/img/2024-12-27/101018.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6/08/66175384_1128082073.shtml
7.
http://www.chnstone.com.cn/a/media/Edongcha/2024/2024/0617/5773.html
8.
https://www.scsqw.cn/whzh/hswh/content_170370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对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表示叹服。然而,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这究竟是怎样一场战役,让毛泽东如此看重?

01

绝境中的抉择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后仅剩3万余人,面对蒋介石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陷入绝境。北面是长江天堑,东面和南面是湘军和中央军,西面是滇军,遵义周边则是黔军,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关键时刻,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重新参与军事指挥。他面对的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带领这支疲惫之师突破重围?毛泽东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而是开始了一场堪称军事史上经典的战略转移。

02

神出鬼没的指挥艺术

毛泽东的指挥艺术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没有按照常规思维行事,而是采取了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行动。

一渡赤水:避敌锋芒

1935年1月29日,红军从猿猴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古蔺、叙永地区前进。这一行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因为红军没有按照他预设的路线行动。

二渡赤水:回师黔北

2月18日至21日,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再次东渡赤水河,回师黔北,直取桐梓、娄山关和遵义。这一招更是让蒋介石措手不及,红军在短短5天内连克数城,重创国民党军。

三渡赤水:声东击西

3月16日至17日,红军在茅台镇附近第三次西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蒋介石以为红军要北渡长江,急忙调集重兵布防。

四渡赤水:出奇制胜

3月21日至22日,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第四次东渡赤水河,突然南下,直奔贵阳。这一行动彻底打乱了敌人的部署,红军最终在4月底巧渡金沙江,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毛泽东的指挥艺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灵活机动: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不断调整作战方向,不拘泥于原定计划。
  2. 利用矛盾:巧妙利用国民党军各派系之间的矛盾,调动敌人,创造战机。
  3. 声东击西:通过虚实结合的战术,迷惑敌人,使敌军难以准确判断红军的真实意图。
  4. 快速机动:在运动中寻找战机,避免与敌军主力正面决战。
03

历史意义与启示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它不仅挽救了红军,也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展示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带领红军化险为夷,创造出军事史上的奇迹。四渡赤水的成功,也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毛泽东之所以将四渡赤水视为自己的“得意之笔”,是因为这场战役充分体现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艺术和智慧。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他能够凭借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带领红军跳出重围,化被动为主动,最终实现战略转移的目标。这场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为他后来成为党和军队的核心领导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