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小儿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平胃散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小儿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平胃散是中医经典方剂,出自《简要济众方》,属于祛湿剂,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湿滞脾胃引起的症状,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恶心呕吐等。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各药材用量分别为:苍术(炒)120g、厚朴(姜炙)90g、陈皮60g、甘草30g。使用时将药材研磨为细末,每次服用4-6g,以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也可直接水煎服用,具体剂量需根据原方比例调整。
平胃散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的病症。此外,还可根据病情加减用药,如湿热者加黄连、黄芩,寒湿者加干姜、草豆蔻,泄泻明显者加茯苓、泽泻等。
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平胃散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对于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平胃散可以发挥调理脾胃的作用。但是,平胃散并非专门针对小儿肠炎的方剂,其在儿科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辨证施治来决定。
对于小儿肠炎的中医治疗,有多种方法值得尝试。例如,鲜桃疗法:一旦发现便溏或腹泻初发,可在每餐前吃一个鲜桃,并在餐中食用1-2瓣大蒜。这种方法在19年的实践中被多人尝试,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食用鲜桃和大蒜12小时后腹泻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此外,中医认为食用大蒜时应避免食用大葱,食用鲜桃时应避免食用白术。
大蒜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将大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在腹泻后,先进行温水坐浴,然后将处理好的蒜送入直肠,越深效果越好。通常情况下,放入蒜后腹泻会立即停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可成形。每次放入一两瓣,连续使用两三天,大便即可恢复正常。使用此方法时应注意手部消毒。
肚脐敷药疗法:将白胡椒粉或云南白药敷于肚脐上,上面用消毒棉纱覆盖,最外面用虎骨麝香膏或伤湿止痛膏封住。几小时后,从脐内会有水分排出,腹痛和腹泻症状可得到缓解。
烧熟蒜瓣疗法:取若干蒜瓣,放在火上烧熟,然后蘸上白糖让孩子食用,每次2-3瓣,每日早晚两次,连续食用三天即可见效,五六天后腹泻可痊愈。
熟苹果疗法:将洗净的苹果蒸软,吃时去掉外皮,每日食用3-5次。这种方法对小儿腹泻初期效果最佳。
鲜姜外敷疗法:将鲜姜剁成碎末,放在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橡皮膏固定。这种方法对婴幼儿拉稀有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
长时间的腹泻对人体伤害很大,不仅会造成营养流失,严重的还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当尝试了上述方法后仍不见效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平胃散性偏温燥,阴虚气滞或脾胃虚弱者应慎用。孕妇也需避免使用。在使用任何中药方剂或治疗方法前,最好先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