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演唱会门票被黄牛炒翻天?真相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演唱会门票被黄牛炒翻天?真相揭秘!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7805414_121455647
2.
https://www.sohu.com/a/771669628_120953026
3.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4/0715/c1008-40278357.html
4.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c5eba04b-1018-4ae6-a9f4-b1ef605b667f
5.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1b9541af35942298cc153f0b87d6e15e
6.
https://36kr.com/p/2756758126050310
7.
https://www.gamersky.com/news/202501/1871473.shtml
8.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6A00XRW00
9.
https://www.pudong.gov.cn/025016/20240306/775826.html
10.
https://m.qidian.com/ask/qpepemipesk

“时间一到,我疯狂点手机,结果刚点进购买页面就显示票已售罄了。”广东湛江的陈女士为了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拜托数十位好友帮忙抢票,却在门票开售后几秒内宣告失败。更令她愤怒的是,她发现不少“票务”在放票前就已经开始高价卖票,票的数量还不少。

陈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近期,多位大牌歌手演唱会门票开售,基本都是“秒没”。不少网友在感叹演唱会门票难抢的同时,一批自称“票务”的账号在网络上涌现,宣称自己“手中有票,能接受价格的来”。这些所谓“票务”都并非官方售票平台,他们宣称自己绝非“黄牛”,货源来自官方,价位则是行业内的统一定价。一些热门演唱会门票,“票务”售价往往高出原价数倍。且与官方售票渠道不同的是,“票务”不仅可以提前售票,而且无视购买名额限制,还可以提前选座。

01

黄牛的“生财之道”

这些所谓的“票务”究竟是不是“黄牛”?如果其“从官方拿票”属实,是否违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溢价数倍还能选座
自称正规非“黄牛”

1月15日下午,距离14时还差几分钟,陈女士就焦急地捧着手机,不敢离开售票页面一秒。14时刚到,她立刻拼命点击抢票键,但明明信息都已提前填好,页面却总是弹出“信息有误”,反复点进又弹出几秒后,页面显示门票“已售罄”。

陈女士提前联系好的多名亲友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要么显示“信息有误”,要么点选座位毫无反应。总之,数十人抢一张票,竟无一成功。

更令陈女士愤怒的是,她浏览社交平台发现,不少“票务”在放票前就已经对外销售该场演唱会门票,甚至放话“到时候买不到就不是这个价了”。还有不少“票务”在门票已售罄后仍称自己手中“各个价位的票都有,好位置”。而官方售票平台上限购一张的限制,在“票务”那里完全没有。

“原价480元的票,在那些‘票务’手上已经炒到了2200元。甚至能买到第一排的座位,原价1080元的票卖5300元。”陈女士说,她一搜演唱会信息,基本全是“票务”在宣传,价格都大同小异,甚至有“票务”直言“同行都是这个价,价格比我们低不少的都是骗子”。

记者近日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检索关键词“票务”,发现不少自称“票务”的账号在宣传、销售演唱会门票。不少“秒没”的热门演唱会门票,在“票务”那里各种价位的票都有,“别问,都有,能接受价格的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所谓“票务”都并非演唱会官方指定的销售平台。有“票务”账号发文称:“票务并不是黄牛,我们的票都是主办方提供的,按照市场定价,虽然不是官方售票,但是手上有的票都是主办方赞助出来或者买过来的。至于为什么你抢不到票,而票务却有那么多票?因为官网上只会开放30%左右的票,另外70%的票大多都卖给了票务公司。”

据这些“票务”称,他们手中拿到的票可分为邀请函、录信息和普通票三类。普通票,是主办方提前预留,未在官方售票平台开售的纸质门票。邀请函和录信息为内部票,数额少,价格贵。这两类票性质相似,前者为纸质票,后者为电子票,纸质票扫码后也需录入信息。

记者比对了一些“秒没”的演唱会门票售价情况,发现“票务”手中都有大量余票,且票价要高出原价数倍。例如,周杰伦杭州演唱会,官方售价2000元的内场票,一名为“凰乐文化票务”卖6599元,如果想要指定位置到内场中间前10排,价格则为1万元以上,最贵的内场中间第一排20座内,售价2万余元。在官方售票平台上,该场次演唱会每人限购两张,但在“票务”那里,不仅没有限购要求,而且“保证连坐”。

“我们拿票也是需要钱的,按照市场情况来,热门演出肯定要比原价高不少。只要你出得起钱,我们还能带你进演唱会后台跟明星接触。”一名“票务”这样告诉记者。

不少网友表示质疑:“都说要打击‘黄牛’,不就是为了维护票务市场稳定,这些人自称‘票务’,但高价卖票、扰乱市场,难道说自己不是‘黄牛’就合法吗?这种行为不该打击吗?”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告诉记者,法律上判断一个行为合法与否,主要看其实质法律行为,而非名义法律行为。所谓“票务”如果没有合法的营业资质以及销售演出票的合同依据,只是通过非正规手段赚取票款差价牟取利益的,与“黄牛”行为并无差别。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第(三)项的规定,倒卖文艺演出票的,应当处以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在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甄景善看来,这些自称“票务”进行门票倒卖的行为和“黄牛”并无实质性差别,甚至可以说这些所谓的“票务”属于新形态的“黄牛”。“黄牛”所从事的倒卖票证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被我国法律明令禁止。这些所谓的“票务”,所从事的倒卖门票行为与黄牛基本相同。即使如“票务”所言,其所倒卖的门票来源于主办方,但基于其并无相关的票务经营资质,也并非主办单位明示的票务代理机构,而且其高价售票的行为同样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票务”倒卖门票的行为也应当予以禁止。

甄景善说,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颁布的《演出票务系统服务及技术规范》,演出票务是指演出票售卖、退换和核验等经营行为的总称。但如今网络上涌现的所谓“票务”与上述法律概念上的票务并非同一事物,这些所谓的“票务”所从事的行为并非合法经营行为,且为我国法律所禁止,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所谓“票务”是一个伪命题。

广招代理层层分级
炒票违反公平原则

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上活跃的所谓“票务”主要分为两类。

一种是自称“票务”,称其是正经公司、工作室,但根据其所提供的名称并不能查询到相关注册信息。记者在社交平台与一名为“娱乐票务”的个人账号取得联系,添加其私人聊天账号后被拉进一“抢票群”,群里已有300多人,不时滚动刷屏演唱会抢票任务。

2月2日,周杰伦、张学友、林俊杰、李宗盛等多位明星演唱会门票同日开售。“抢票群”里一时热闹非凡。“娱乐票务”作为群主不时发来订单——消费者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及购票需求,要求群内所有人一齐帮抢,抢到后再私聊其确认。据一位群友说,群内有人抢到票,可能会给80元到200元不等的“奖金”,但该“票务”再往外卖票价格“可就高了不止一点儿”。

还有一种“票务”,有自己的官方社交账号,甚至还有平台的“票务”身份认证,但其经营范围类别与娱乐演出票务并无关系或者经营范围类别繁杂。例如,一身份认证是票务代理公司的“小义票务代理”,其经营范围类别包括:户外

02

“强实名制”下的新套路

在“强实名制”购票的当下,黄牛手中的票究竟从何而来?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歌迷、演出商和业内人士进行了对话,试图拨开迷雾,寻找演唱会“一票难求”背后的真相。

供需关系失衡是“一票难求”的主要原因,“观众积压了数年的观演需求在今年爆发,很多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更愿意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江苏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杨润森认为,只要是稀缺资源,就会成为“黄牛”倒卖的对象。以今年9月周杰伦南京演唱会为例,预计4场演出共有24万人次观演,但仅在大麦APP上标记想看人数已超550万。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检索关键词“票务”,发现不少账号都在销售演唱会门票。匪夷所思的是,许多瞬间售罄的热门演唱会,在“票务”手中却有大量余票,各种价位一应俱全,且无官方限购两张的要求,甚至还承诺“连坐”。

黄牛溢价倒卖,并非新闻。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中指出,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针对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则明确了扩充可公开销售门票的比例,演出举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

“强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黄牛的猖獗,使得黄牛无法随意贩票,否则电子票与观演人信息不匹配,将导致无法入场。但从今年的演出市场来看,五花八门的门票仍层出不穷,很多买不到票的观众既纳闷又气愤:官方渠道一票难求,但黄牛手中的票究竟从何而来?

在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及这个话题时都十分谨慎,一再强调不要透露自己姓名,“因为票务市场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里面暗存一些潜规则。”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据我所知,有些演唱会公开销售的票不足总票房的50%。”曾经在南京某票务公司工作的“小朱”表示,虽然文旅部门明确规定,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一场演出到底开出多少票,其中又有多少是公开发售的,这个信息并不透明。另一方面,主办方还会留给演唱会团队、赞助商、各协办单位等机构一定的公关票,很多不可出售的“赠票”经过层层转手,成为了“黄牛”的票源。

这位演出商坦言,演出商和黄牛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现在演唱会成本水涨船高,一些艺人的排场越来越大,有的要求包下酒店的一层楼,有的还要求包机出行,场地租金、人工搭建等费用都在上涨。但由于政策原因,演唱会的票价不能定价太高,当演出票不足以覆盖演唱会成本时,一些演出商为了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只能截取大量的“公关票”,以更高的价格直接交给黄牛。而黄牛又层层加价卖给消费者,这也是演唱会门票溢价现象愈发严重的一个原因。

“把票交给黄牛,一些热门演出,可以赚取更多利润。面对一些销售不佳的冷门场次,黄牛又可以给我们兜底,降低市场风险。但这样做无疑是在法律的边缘试探,从长远看,将会扰乱了整个演艺市场的良性发展。”这位演出商说。

另外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是——在实行“强实名制”的当下,黄牛又如何倒卖票务?

歌迷章小姐告诉记者,黄牛通过各种渠道拿到的内部票,可以分为录入票和邀请函两类。所谓录入票,就是直接把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告知黄牛,由他们在系统录入信息后,便可以在大麦等平台看到票务信息,通常是在演出前一周出票。而邀请函则是黄牛直接给你二维码,自己扫码录入信息即可。

03

监管困境与破解之道

黄牛市场的野蛮生长,让欺诈事件屡见不鲜。“如果能买到票,谁愿意去找黄牛呢?”在南京某IT公司工作的程先生叹了口气。今年7月,他花了2400元在黄牛那里购得两张凤凰传奇合肥演唱会门票,可跑到合肥才知道,黄牛手中并没有票,仅是买通了现场的保安,让他在检票口悄悄混入,进场甚至连座位也没有。

今年9月的周杰伦南京演唱会,更是黄牛诈骗的重灾区。一位歌迷向记者诉苦,自己花了3000元买了一张“录入票”,临近演出,黄牛迟迟不出票,再联系黄牛时,对方说没票了,后续财务进行退款,再后来就销声匿迹了。“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财务,黄牛是明目张胆的诈骗。”

近期,江苏永衡律师事务所蒋文律师也接到了不少被骗消费者的咨询。据他了解,强实名制下,黄牛会“一票多卖”,甚至是“无票多卖”。“黄牛网络中会有多层代理,上层黄牛拿到内部票之后会往下级传,层层加价,票也许只有一两张,但却最终卖给了很多人。最后他们会选择出价最高者出货,而面对众多付了钱没有拿到票的消费者,黄牛往往会直接‘跑路’。”

黄牛为何如此猖獗?蒋文律师解释说,“诈骗的刑事立案标准一般是在3000元以上,一些黄牛会故意将诈骗金额控制在这个标准之下,以规避刑事处罚。交易过程中,很多消费者连黄牛的真实身份信息也没有,这给相关部门调查取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很多人权衡维权费用和时间成本之后,只能选择不了了之。”

一边是演出市场火爆,提振行业信心。一边是一票难求,歌迷怨声沸腾。如此乱象,显然需要更有力的监管和更有效的治理手段。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李冬梅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对票务代售、中介、分销等环节的监管,优化票务实名制度,并强化技术赋能,对有代买风险的人群定向监控,限制购票;另一方面,应强化行业检查监管,出台针对性规范和管理办法,督促企业规范经营,推动票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此外,演唱会、音乐节等活动场所人员密集,主办方、活动场地管理者应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开场前对观众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紧急情况预案。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正规渠道购票是避免上当受骗的关键。同时,也要理性对待演出市场,不要盲目追求热门演出,给黄牛可乘之机。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演出市场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