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胜负判定中的趣味小知识:你知道贴目的秘密吗?
围棋胜负判定中的趣味小知识:你知道贴目的秘密吗?
2025年1月,第29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决赛上演了一场令人咋舌的“规则大战”。中国棋手柯洁因两次未将提掉的对方“死子”放入棋盒盖里,被裁判判负。在第三盘决胜局中,类似的情况再次上演,柯洁再次因提子问题被裁判判罚,比赛中断长达1个半小时。最终,柯洁表示不接受判罚选择弃赛,卞相壹夺冠。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对韩国比赛规则的质疑,更凸显了围棋界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各国的围棋规则不一样?尤其是贴目规则,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什么是贴目?
在围棋中,黑棋先下,白棋后下。由于先手有一定的优势,为了平衡这种优势,就需要在计算胜负时给白棋一些补偿。这种补偿就是“贴目”。
贴目制度最早由日本围棋界在1949年提出,当时规定黑棋贴还白棋4目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数字也在不断调整。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中日韩三国的贴目差异
目前,中日韩三国的贴目规则如下:
- 日本和韩国:黑棋贴还白棋6目半
- 中国:黑棋贴还白棋3又3/4子,相当于7目半
- 应氏规则(台湾):黑棋贴还白棋8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其实,这背后是三国对黑棋先手优势的不同理解。
贴目背后的博弈
贴目多少合适?这个问题困扰了围棋界几十年。以中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贴目是5目半。但统计发现,这样的贴目下,白棋胜率明显低于黑棋,很多棋手都更愿意下黑棋。于是,中国围棋协会在2001年将贴目提高到了3又3/4子(7.5目)。
日本和韩国坚持6目半,一方面是因为传统习惯,另一方面也与他们的围棋文化有关。在日本,围棋被视为“棋道”,更强调精神层面;而在韩国,围棋则带有较强的竞技色彩。相比之下,中国的贴目规则更注重数据支持和公平性。
贴目规则的影响
贴目规则的差异,不仅影响比赛结果,还影响了棋手的思维方式。比如,柯洁在面对韩国规则时就显得不太适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发挥。
那么,未来会不会有统一的围棋规则呢?从目前来看,难度不小。就像LG杯事件所展现的,各国都在争夺围棋规则的话语权,谁也不愿意轻易让步。但正如应昌期先生所说,一个简单的规则应该是“胜负必须由棋手决定,不能由规则或裁判来判定”。或许,只有当规则真正回归围棋本质时,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统一的围棋世界。
无论如何,贴目规则的演变,见证了围棋这项古老智力运动的现代化进程。而对于我们普通棋迷来说,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故事,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欣赏每一局精彩的对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