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怎么吃花生米防心血管病吗?
你真的知道怎么吃花生米防心血管病吗?
花生被誉为“长寿果”,其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每天摄入4~5粒花生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然而,如何正确食用花生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呢?专家建议挑选无盐、未霉变的优质花生,首选水煮或清炖的方式烹饪,避免油炸和过多调味。同时,适量食用醋泡花生也能进一步促进血管健康。记住,每天一小把花生,不仅能守护心血管,还能带来诸多其他健康益处!
花生米怎么吃最健康?
推荐食用方式:水煮或微波炉烘烤是较为健康的选择。这些烹饪方式既能保留花生的营养,又不会增加额外的油脂和盐分。
醋泡花生:将花生米置于罐子中,倒入足够的醋以覆盖花生,密封后在阴凉处放置7-10天,每日食用5-10粒即可。醋中的多种有机酸既能解腻增香,又具有清热、活血的功效,有助于血管保护。
保留花生红衣:花生红衣富含花生素、儿茶素等珍贵成分,能够有效阻止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减轻出血症状,并且还能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提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搭配食用:可以将花生与其他食材搭配食用,如制作五红滋补汤(大枣30克、红衣花生30克、赤小豆30克、枸杞15克、红糖适量),能够很好地扶正补虚,通畅气血。
每天吃多少花生合适?
虽然花生营养丰富,但也不宜过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周坚果摄入量应为50~70g,换算成每日量,大约是一小把花生,即10g左右。每天食用4-5颗花生即可显现其益处。
哪些人不适合吃花生?
高尿酸与痛风患者:花生中嘌呤含量较高,每百克可达96.3毫克。嘌呤在体内代谢后易产生尿酸,可能诱发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发作。
慢性肾病患者:花生属于高蛋白食物,蛋白质含量在25%~35%之间,其营养价值仅次于大豆,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优质蛋白的来源。然而,对于肾病患者,由于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大量蛋白质的摄入会给肾脏带来额外负担,可能诱发蛋白尿,使病情恶化。
肝胆疾病患者:花生中的脂类物质需依赖胆汁进行消化吸收,并影响肝胆的脂肪代谢效率。虽然这对健康人群是有益的,但对于肝胆疾病患者,胆汁分泌不足或肝功能受损会妨碍花生的消化和吸收,可能导致腹泻、消化不良、便溏、滑肠等问题。
油脂分泌旺盛人群:花生富含磷脂,属于油性食品。过量食用可能刺激皮肤毛囊分泌更多油脂,破坏皮肤微环境,增加痤疮、丘疹或脓疱的出现几率,以及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同时,头皮油脂分泌增多还可能引发瘙痒、皮屑、头螨、掉发等问题。
过敏体质:花生是重要的食物过敏原,一些过敏体质如果进食了花生,会出现哮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可能引起面部水肿、口腔溃疡、急性喉水肿等。
腹泻的人:花生的油脂含量很高,热量也很高,每100g花生含热量567大卡,过量食用会引起能量摄入超标,从而导致肥胖。因此,建议肥胖的人平时不要经常吃花生,以免引起肥胖过度。
跌打淤血者:花生有抗凝血、预防血栓的功能,身有淤血或跌打损伤的人过多食用花生,将不利于消除淤血,可能加重淤肿和疼痛。
食用花生时的注意事项
选择优质花生:一定要选择干净无霉变的花生,避免食用黄曲霉毒素这种公认的1级致癌物。
控制摄入量:花生是高热量食物,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该适量食用花生,并结合全面均衡的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花生带来的益处。
注意烹饪方式:熟食花生经过加热处理,其蛋白质结构发生转变,更易于被人体酶解,从而提高消化率。然而,在熟食花生的制作上,有人偏爱盐水煮,有人则喜欢油炸或椒盐口味,但这些烹饪方式对健康并无益处。相对而言,直接水煮或微波炉烘烤是更为健康的选择。
特殊人群慎食:对于某些特定人群来说,过量食用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以下是几类需要特别注意的人群:
- 高尿酸与痛风患者
- 慢性肾病患者
- 肝胆疾病患者
- 油脂分泌旺盛人群
- 过敏体质
- 腹泻的人
- 跌打淤血者
总之,花生米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食品,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有益,但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