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鲜切花匠:昆明就业市场的亮眼名片
云南鲜切花匠:昆明就业市场的亮眼名片
在昆明,有一群人被称为“云花匠”,他们每天与鲜花打交道,从种植到采后处理,再到包装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匠心。2024年,云南鲜切花匠(云花匠)成功入选全国劳务品牌名录,成为国家级劳务品牌的突破,这不仅标志着昆明在就业市场的创新和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什么是鲜切花匠?
鲜切花匠,顾名思义,就是从事鲜切花种植、采后处理和包装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不仅要掌握花卉种植的基本技能,还要熟悉采后处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预冷、分级、包装等,确保每一枝鲜花都能以最佳状态送到消费者手中。
鲜切花匠的工作内容
种植管理
在云天化晋宁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每天可生产50万枝鲜切玫瑰,年产量可达1.8亿枝。这里的花匠们每天都要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同时,他们还要参与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如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孙小明带领团队进行月季杂交育种,致力于解决“云花”发展“卡脖子”难题。
采后处理
采后处理是鲜切花匠工作中最精细的部分。以云天化晋宁示范园为例,毛花采后处理的第一步是冷库预冷,至少需要6小时,通常要过夜预冷。预冷后的毛花经过打刺去叶,进入自动分级环节。分级处理机利用红外线成像识别系统,按照花朵颜色、大小、开放度、花梗长度等标准,1小时就能分拣上万枝玫瑰。
包装销售
分级后的鲜花经过自动包装机器完成切枝、捆扎、包装等步骤,成为10枝一扎的商品花。然后通过传送带至分拣台,进行套袋、贴标、入库等环节,冷链运输销往全国各地。整个过程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昆明鲜切花产业的发展现状
昆明市在2024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9.97万个,其中鲜切花匠作为特色劳务品牌,对当地就业市场有积极贡献。目前,昆明已形成完整的鲜切花产业链,从种植、采后处理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智能化和标准化。
以云天化晋宁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为例,整个玫瑰花田占地面积1450亩,相当于135个标准足球场。这里种植品种达36种,联合自主研发切花月季品种已达32种。智能温室采用自动环控管理系统、气候分区环境调控技术,确保温室内部空间、环境调控精度和使用性能,能够满足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需求和科研工作需求。
鲜切花匠的培训与认证
为了培养更多鲜切花匠人才,昆明市开设了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例如,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的培训项目,旨在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培训内容包括花卉发展、设施农业、花卉文化、花卉创业等,学员还可以实地参观斗南花卉市场、晋宁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等地,深入了解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就业前景与市场需求
随着昆明市计划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不低于15.59万人,到2025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下,重点群体就业形势稳定,鲜切花匠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云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具备专业技能和数字化管理能力的鲜切花匠需求将持续增长。
此外,昆明市还通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活动,为鲜切花匠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例如,2024年全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72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57户、11.12亿元,带动就业1.47万人。
结语
云南鲜切花匠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可以有效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对于求职者来说,选择成为鲜切花匠不仅意味着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是在为昆明市的花卉产业发展贡献力量。随着“云花”产业的持续升级,鲜切花匠这一职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