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生:中医教你调理怔忡
秋冬养生:中医教你调理怔忡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7年,慢性肾脏病(CKD)全球全年龄段死亡率增加了41.5%,其中心血管疾病(CVD)是此类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在我国,超过50%的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温变化加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中医认为,秋冬季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发生变化。这种季节特点使得心血管系统更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心悸、怔忡等症状。中医将怔忡归类为心悸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心跳异常、心慌不安等,与现代医学中的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相似。
中医调理怔忡的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心理疏导和运动疗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中药调理:养心安神
中药调理通过服用具有镇静安神功效的草药来缓解症状。适用于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引起的怔忡。例如,对于先天不足、生来瘦弱的情况,可以使用补天再造法,服用补天大造丸。对于后天不足、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采用养血宁心法,使用归脾汤或柏子养心丸。病后气虚的患者则适合使用益气生津法,如炙甘草汤。这些中药方剂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针灸疗法:调节心脏功能
针灸疗法是利用特定穴位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的方法,可辅助改善心脏功能。此法适合配合中药治疗,对于心血不足、心阳不振等所致的怔忡有较好效果。常用的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心俞等,这些穴位能够调节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心理疏导:改善情绪状态
心理疏导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并消除焦虑、紧张情绪,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针对压力大、情绪波动导致的心悸有效。中医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让身体内的真气自然运行,从而达到养心安神的效果。
运动疗法:增强心肺功能
运动疗法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及身体整体耐力,减少不适感。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益,并能预防由长期卧床引起的身体衰弱。秋冬季节适合进行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能够调养肺气,改善呼吸功能,增强免疫力。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秋冬季节的日常养生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生建议:
防寒保暖:秋冬季节温差大,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避免受凉。建议早晚外出时多穿一件外套,保持身体温暖。
合理饮食:秋季天气干燥,饮食应以温润滋补为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豆制品、新鲜蔬果等。避免过多辛辣、油腻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出汗,以免阳气外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调养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以通过阅读、书法、绘画、音乐等宁心安神的活动来改善心情。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穴位按摩:可以经常按摩肺腧穴、大椎穴等背部穴位,以及三阴交、足三里等下肢穴位,有助于调理气血,增强体质。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秋冬季节养生的关键在于预防。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良好的心态和适当的中医调理,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日常调理,保持充足睡眠和避免过度劳累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