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书会:700年不息的艺术盛宴
马街书会:700年不息的艺术盛宴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河南宝丰县马街村都会迎来一场盛大的民间曲艺盛会——马街书会。这项起源于元延佑年间(公元1314年)的民俗活动,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盛会。
千年盛会,万众瞩目
马街书会的举办地马街村,位于宝丰县城南5公里处。每年书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曲艺艺人会聚于此,搭建起临时的舞台,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相声、评书、快板、河南坠子、道情、琴书等数十种曲艺形式在这里轮番上演,整个村庄沉浸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仿佛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书会的高潮是正月十三的“亮书”仪式。这一天,艺人们会身着传统服饰,手持乐器,列队进入会场。他们依次登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拿手绝活,争夺“书状元”的称号。现场观众如潮水般涌来,数万人将场地围得水泄不通,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场面蔚为壮观。
除了曲艺表演,马街书会还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活动。社火表演、手工艺品展销、民间美食商贸等活动精彩纷呈,展现了中原地区的民俗精粹。村民们还会制作各种传统小吃,如糖葫芦、炸年糕、烤红薯等,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品尝到地道的河南美食。
艺人之家,传承有方
为了更好地服务艺人,当地村民还自发开设了“艺人之家”。这些家庭旅馆不仅为艺人提供免费住宿,还准备了热腾腾的饭菜和舒适的休息环境。目前,“艺人之家”在当地已开设十余处,可接待艺人近千名。这种淳朴的民风和浓厚的艺术氛围,让马街书会成为民间艺人真正的“家园”。
创新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近年来,马街书会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主办方通过举办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优秀曲艺作品座谈会等活动,提升书会的影响力。同时,还邀请知名艺术家如冯巩、刘兰芳、范军等前来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马街书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曲艺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艺人队伍老龄化严重;另一方面,商业化的趋势也让一些人担忧书会的纯正性会受到影响。
2025年1月3日,相声演员岳云鹏的现身给书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他与观众热情互动,送上了真挚的新年祝福,让在场的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和喜悦。岳云鹏作为知名的相声演员,一直以来深受观众喜爱。他的到来不仅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更让更多人关注到了马街书会这一珍贵的民俗文化活动。他凭借自身的影响力,积极推动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上这些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
但这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传统文化是否过度依赖明星效应?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未来展望
马街书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与期盼。它不仅是一个展示曲艺的平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相信马街书会一定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正如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与文化传播中心主任高有鹏所说:“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人们首先敬祀祖先和天地,相互联系拜年。这里拜的并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整个历史。”马街书会正是这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在欣赏精彩表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延续了700年的艺术盛宴,能够代代相传,永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