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多梦竟暗藏心理健康危机?
长期多梦竟暗藏心理健康危机?
“每天晚上都像一场噩梦,闭上眼睛就是各种奇怪的梦境,有时候一个晚上能做十几个梦,怎么睡都睡不好。”这是22岁的小李最近半年的睡眠状态。长期的多梦不仅让他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还导致他的皮肤变得粗糙,整个人看起来都憔悴了不少。
小李的经历并非个例。长期多梦,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暗藏心理健康危机。据丁香医生健康百科医学团队的研究显示,多梦可以由一种原因引起,也可以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因素是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比如外出游玩过于兴奋、准备表演过分紧张、亲友过世尤为难过、工作压力突然暴增等应激事件,都可能引发机体应激状态,进而导致多梦出现。
更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多梦的情况。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之一,以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早醒等为表现;焦虑症会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或恐惧,对夜间睡眠影响甚大,同样容易出现以难入睡、多梦等为表现的睡眠困难问题。
长期多梦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比如睡眠质量下降,导致白天疲劳、精神不佳;记忆力减退,大脑缺乏充分休息,影响记忆和思维能力;情绪波动,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还可能引起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等并发症。
那么,面对长期多梦,我们该怎么办呢?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晚餐不要吃得过饱,也不要空腹睡觉;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听轻音乐、泡热水澡等。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蓝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科学运动:每周进行3-4次,每次约1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但注意不要在睡前3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饮食调理:晚餐可以适量食用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坚果等,有助于促进睡眠。避免晚餐过量或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心理调适:学会管理压力和情绪,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如果感到压力过大,可以尝试与信任的人交流,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适当用药:如果上述方法尝试后仍无改善,且多梦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药物治疗。但切记不要自行服用安眠药等药物,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多梦都需要特别治疗。如果多梦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个月内),且没有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 无法在学习、工作、驾驶等状况中集中注意力,且记忆力随之减退;
- 日间出现嗜睡,并伴有精神紧张、头痛、头晕等症状;
- 频繁因细微声响或动静而惊醒,且夜间睡眠碎片化;
- 出现“鬼压床”的症状,即自我感觉意识已清醒,但身体无法动弹、不能说话;
- 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莫名烦躁及精力减退;
- 出现其他身体不适,如经期不调、频繁感冒、代谢紊乱、性功能减退、消化不良等情况;
- 已引起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并发症时。
专家建议,如果需要就医,可以挂心理精神科、神经内科、精神病科或老年科。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睡眠试验、睡眠监测、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长期多梦虽然看似平常,但其背后可能暗藏风险。及时关注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不仅能改善睡眠质量,更有助于维护身心健康。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类似情况,不妨从调整生活习惯开始,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让高质量的睡眠重新回到生活中。